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7-20·阅读时长1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174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小于 施武)
(
《青红》剧照
)
修成正果
90年代以前,中国电影像整个国家一样处于探索的状态,创作群体是多层面的,尽管那时候的电影管理体制远不能和现在相比,1983年张军钊导演的《一个和八个》正赶上当时文艺界大批“人性论”,它因此历经了种种质疑,五年后才得到电影局通过并送到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但那时候的电影,在形式和题材上却都具有起码的多样性,甚至在1980年张华勋就以《神秘的大佛》尝试商业片的探索。在每一年里都有不同导演、不同风格的影片赢得众多观众和口碑,并能够留在电影史上。稍做回顾,我们就能理出一个印象的线索,1982年有孙羽导演的《人到中年》,同年还有张暖忻获金鸡奖导演特别奖的《沙鸥》和凌子风导演的《骆驼祥子》;1983年有吴贻弓获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的《城南旧事》;1985年有黄建新导演的《黑炮事件》;1986年有谢晋的《芙蓉镇》;1989年谢飞导演的《本命年》,何平导演的《双旗镇刀客》。
张艺谋、陈凯歌当然是其中的优秀分子,1984年的《黄土地》和1987年的《红高粱》已经随着他们的声名隆起而经典化。1988年《红高粱》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这是中国电影在那时候得到的最高国际奖项,以至于我们几乎忽视了它还获得了当年的百花奖和金鸡奖,以及近10个国家的各种奖项。似乎应了那个古话,成王败寇,1988年和《红高粱》一起同去柏林的,还有黄健中的《一个生者对死者的访问》,同是优秀影片,但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一个生者对死者的访问》再无声息。
发表文章606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8000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