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再说帕瓦罗蒂

作者:朱伟

2018-07-19·阅读时长4分钟

53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46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朱 伟)

70岁的帕瓦罗蒂在寒风砭骨中坐着他温暖的房车来到中国,履行他所谓“真正的”告别。北京演唱会几乎导致半个城市交通堵塞——那些热爱他名字的人从冰冷的城市的四面八方焦躁地拥堵在一起,为了面对这样一个像“皇上”一样披着彩色围巾端坐在舒适座位上,背后还有风扇吹着,声音其实早已经衰老的歌王。

不管怎么说,这样端坐着通过话筒,尽量以最少付出控制声音的演唱,都是为收获这城市中人对其艺术生涯的致敬,而非他对这城市中热爱他声音者的答谢。作为曾非常热爱他那充满美丽磁性声音中的一员,面对他安静坐在灯光下经严格保护、不再热力四射、如雷贯耳、蛊惑人心的声音,我不知道这参与的是一种什么“告别”。尽管我知道,那金属般在阳光下亮丽的声音其实早已远离了现在这个仍被欲望困扰着的帕瓦罗蒂——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还值得珍惜的记忆。

前些天,我的朋友李澄在《爱乐》杂志上就老帕70岁生日,曾写过一篇文章,谈及“他的凝重不如卡鲁索,飘逸不如吉利,韵味不如斯基帕、麦考马克,优雅难敌比约林,涵养稍逊盖达,雄壮需仰视莫纳科,英武愧对科莱里,华丽怎匹斯苔芳诺,严谨羞见贝尔冈齐。听他的录音,总是在美妙之余有淡而无味的感觉,但他那自然通透顺畅松弛美妙的高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又让人弃之实在可惜”。李澄列举的这些优秀男高音,除麦考马克是爱尔兰人,比约林是瑞典人,盖达是俄裔瑞典人,其余都是意大利人。男高音界的悲剧,确实是音色雄浑者越来越后继乏人——卡鲁索1921年就死了,吉利死于1957年,比约林死于1960年,斯基帕死于1965年。60年代斯苔芳诺的声音没了光泽,70年代,盖达、科莱里、莫纳科先后退出了舞台,于是就声音能力而言,也就只剩下这个老帕。这也是二十多年来,他在全世界飞来飞去有恃无恐的原因。

文章作者

朱伟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8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煤炭富豪的财富调查

歌城、悍马与豪宅

39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