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若茜
2017-08-28·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477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认识平野启一郎,还要从他的成名作《日蚀》说起。一则,它在作家的作品中依然尤为独特;二来,它也是作家在此后的写作中不断探讨的有关“分人主义”这个核心问题的酝酿和发端;再者,它是平野目前仅被翻译成中文的两部作品之一。
《日蚀》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5世纪的法国,作者以一个在巴黎学习托马斯神学的学生作为叙述者,用一种长篇日记体回忆了他神奇的经历:为了寻求费奇诺的《赫密斯派文献》,他前往佛罗伦萨,在距离里昂不远的一个村子里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堕落世俗的僧侣、狡猾的畸形男人、纯洁的聋哑少年以及古怪的炼金术士等等。接下来,他跟着炼金术士的步伐,眼见了双性人被冠以女巫之名施以火刑……作者以此描绘中世纪末期神权与世俗社会对立、融合的景象。
写作时,平野启一郎只有23岁,正在念京都大学。初到大学第一年他就经历了阪神大地震。那年春假往返九州时,从姬路到东京的新干线停运,只能坐飞机,回程就刚好在大阪机场看到了“奥姆真理教事件”的新闻。这让他产生了一种末世感。他希望能用一种非日常的书写排解日常中的忧郁,或者说,是去对抗时代的闭锁性。
于是,他选择去写炼金术,去写中世纪的法国。因为那个由一神教、战争、黑死病填充的时代,在他眼中同样有一种末日将近的氛围,和90年代中期,泡沫破裂,经济低迷,旧的价值观解体,新价值观还未建立的日本非常相似。他说,在那样的形态下,宗教要通过惩罚别人来确立自我、体现自我,比如经过磋磨、虐待巫女的身体来寻求一种价值观。而中世纪宗教性的炼金术,同样体现了当时时代的思想趋势。整部小说的主题和思考以及内心描写都不同于其他当代日本作家的风格,因此,有评论甚至认为:“与其说这是日本作家的作品,不如说这更像欧洲作家的小说。”
平野接下来发表的小说《一月物语》同样是反时代的,小说的主人公以自杀的日本明治诗人北村透谷作为原型:透谷一方面追求东方古典式的自然神秘一体化状态,另一方面则是信奉西欧的恋爱至上主义,并期待着现实中恋爱的能动性。“明治维新之后的近代化过程中,日本吸收了西欧的很多思想,但实际只是吸收了表面,没有真正地进入日本文化中。《一月物语》的主人公就处在这样新旧交替的时代,很难消化接受新思潮。”与《日蚀》里西洋古典的背景不同,在这一次的叙述中,平野融入了中国古典元素,从蝴蝶与梦的关联,到对唐代李贺诗句的引用等等。
发表文章1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0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