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天飞
2018-07-16·阅读时长3分钟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叫李天飞,是《西游记》的一个爱好者,同时也对《西游记》做了一些小小的研究。我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专业,之前在一个老牌的出版社中华书局,做过六、七年的编辑,现在专门从事写作,最近出了一本书《为孩子解读西游记》。
很多小朋友乃至成年人,对《西游记》都特别着迷,尤其是对孙悟空非常感兴趣。孙悟空简直太厉害,闹天宫闹地府,长生不老,七十二变,降妖除怪,最后成了斗战胜佛。甚至我还接触过一些美国小孩,他们也特别喜欢孙悟空。这就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一个被全世界所喜欢的一个形象。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中国也有许多别的文学形象,像关羽、张飞、武松……为什么他们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不如孙悟空那么高?包括其他几部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甚至《红楼梦》,它们也不如《西游记》的知名度高。你看外国人翻拍中国的东西,《西游记》是最多的题材。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就是孙悟空的身上,甚至《西游记》的身上,有全世界的人类共同感兴趣的一些话题。
我有一个英国朋友,最近在看《西游记》,我问他,那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他说,“我看《西游记》就像看《哈利·波特》的那种感觉。”所以您看,咱们中国人说《哈利·波特》是西方的《西游记》,他们也认为《西游记》是东方的《哈利·波特》,这种感觉是相通的。那么,《西游记》里边,或者说孙悟空的身上有哪些全世界共通的人性呢?
文学作品首先是要描写真实的人性的。有的朋友说孙悟空是个猴,它怎么可能有人性呢?如果作者按照猴子,像猕猴、长臂猿、金丝猴这些猿猴的习性,原原本本地写一个猴出来,是不会受任何欢迎的,顶多是个“动物世界”。孙悟空身上有猴性,这是艺术加工,而真正吸引我们的是孙悟空身上的人性。
那人性也有很多种,孙悟空吸引我们的到底有哪些?针对这个问题,咱们一共分了五期来讲。在这五期里边,我按照孙悟空成长的过程,第一集学本领,第二集闹天宫,第三集紧箍咒,第四集打妖怪,第五级成正果。在每一集里面,我都根据孙悟空面对的一些问题,他需要解决的矛盾,提取出一些例子,也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面临的境况。
比方说第一集,孙悟空面对的是死亡。一个人总会要死的,未来的死亡应该怎么面对?第二集孙悟空在天庭当弼马温,怎么面对一个不满意的职位?第三集紧箍咒,怎么面对着一个自己的束缚?第四集打妖怪,路上的艰苦磨难要怎么面对?最后一集成正果,成正果真的是完事大吉了吗?皆大欢喜了吗?功德圆满了吗?未必。所以,孙悟空面对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自己面对的问题,就是一连串成长的问题——
我们稍微懂一点事,就会思考人为什么会死。再大一点,考学时或者工作上与父母发生分歧矛盾,我们怎么办?包括谈恋爱,我喜欢的那个她/他不是我父母喜欢的,这个时候怎么办?还有我们在学校里边,或者工作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怎么办?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这个时候怎么办?别看取经八十一难,其实人生也是这样,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可与人言者十二三。对于孙悟空的成长之路,我归纳了五对关键词:束缚与独立,自由与叛逆,耻辱与尊严,快乐与磨难,失落与初心。
一听就知道,这些关键词不但属于孙悟空,也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所以说《西游记》为什么会被全世界的人所喜欢,就是因为它是一个成长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是所有人从懵懂到长大到老去都会经历的,孙悟空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这也是西游记400年来流行不衰的原因。
如果再多说,恐怕就要剧透了,如果您感兴趣可以订阅这个节目,也可以去了解我的新书。如果您想知道更多关于《西游记》的故事,包括学术上的研究,故事的原型,以及这些故事在流传中发生的变化,可以去看我的《万万没想到:<西游记>可以这样读》,这本书可能会给您带来一些答案。感谢您的试听,我们的正题马上开始。
如果您喜欢本讲内容
可以随手保存下方海报
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发表文章6篇 获得55个推荐 粉丝145人
《西游记》校注者,文史学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