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罗伯特·卡帕:定义战地纪实摄影

作者:张星云

2017-08-26·阅读时长19分钟

299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9890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匈牙利裔美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1947年摄于巴黎)


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这位“世界最伟大战地摄影师”和马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的创始人之一,终于迎来了在中国的首次回顾作品展,弥补了所有摄影迷们的缺憾。

展览中,近百幅经典作品按时间段划分,包括他职业生涯第一张发表作品《演讲中的托洛茨基》、西班牙内战中《倒下的士兵》、失焦的《诺曼底登陆》,以及拍摄中国抗战的《少年士兵》等所有经典原作尽皆展出,此外还有纪录片、采访音频和《生活》杂志原本。

从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和西欧战场,到第一次阿以战争和越南反对法国殖民的印度支那战争,卡帕作为战地摄影师所经历的五大战场全都展现给观众。深圳大乾艺术机构联合玛格南图片社,将这些原版照片带到了中国。他所拍摄的士兵、难民,抑或尸体、废墟,均是黑白影像,庄严肃穆,尽显苦难与哀伤。展览中展示了他迄今依旧无人超越的战争摄影作品,也展示了他生命最后一刻拍下的影像。

1954年,卡帕再次接受美国《生活》杂志的提议,代替一位中途休假的摄影师前往拍摄越南抗法战争。在越南,一次与纵队的日常推进过程中,由于没有拍到想要的照片,卡帕决定离开几位同伴摄影记者,跳下吉普车,跟随一个小队进入稻田。他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是一众士兵在稻田中行军的场景。几分钟后,传来了剧烈的爆炸声,吉普车上的同伴骂道:“他妈的,又让这小子拍到好照片了!”结果是卡帕踩到了一颗反步兵地雷,因此丧命。

这名历史上最有名的战地摄影师形象,永远被定格在了他40岁的模样。


1944年6月6日,卡帕跟随第一批美军登陆诺曼底奥马哈海滩,并拍下了这张照片。18岁的士兵爱德华·雷根趴在沙滩上


那时的他,曾通过《生活》杂志和美国战时“图片共享联合体”,成为“二战”最有名的摄影师。“二战”结束后,他拒绝了拍摄朝鲜战争的邀请,在纽约与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等人一同创办马格南图片社,并担任总编。尽管卡帕与其他创始人的纪实摄影风格不尽相同,但却从此为马格南定调。

从诞生至今,马格南图片社已经70年了。卡帕被视为战地纪实摄影的经典,而马格南则在不断定义着纪实摄影的风向。1954年去世的卡帕,没有经历纪实摄影的弱势和艺术摄影的崛起,也不知道他赖以生存的《生活》杂志会在20世纪70年代停刊。

如今,激烈的世界大战早已远我们而去。马格南赖以生存的战争和地区冲突,在现而今不断消逝。环绕在卡帕回顾展的经典作品中,不禁让人思考:如果卡帕活到了80岁,面对这些年世界和摄影的变化和转向,他会对马格南的风格和发展、对纪实摄影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玛格南全球展览总监安德里亚·侯泽尔(Andrea Holzherr)如今负责很多马格南摄影师作品的编辑工作,他对本刊表示:“卡帕如果晚几十年去世,除了摄影作品数量以外,他留给马格南的精神也许是一样的。因为卡帕是个思想开放的人,他曾经邀请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摄影师加入马格南,比如布列松、沃纳·比肖夫(Werner Bischof)和赫伯特·李斯特(Herbert List),这些人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地新闻摄影师,这些人也同样共同孕育了马格南如今的精神。”马格南前任主席斯图尔特·富兰克林(Stuart Franklin)则对本刊称,如果卡帕没有那么早去世,他很可能会选择走其他道路。“他会去拍纪录片或者虚构电影,我觉得他不会折磨自己,使自己适应摄影产业。他可能会像雷蒙·德帕东(Raymond Depardon)拍摄《法国日记》(Journal de France)那样转型成为一名纪录片导演。”

围绕纪实摄影中失焦与聚焦,真实与模拟探讨的辩证关系,卡帕留给摄影艺术一笔财富。


1936年9月,西班牙科尔多瓦前线,一名共和军战士中弹瞬间

文章作者

张星云

发表文章193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1034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倾听情绪

正视抑郁症

564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