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千
2018-07-16·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481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关于一颗行星是如何诞生的,天文学家们早有了各种理论和模型对之进行模拟和预测,但是想要直接观察到宇宙中一颗行星的诞生过程,却只能算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太阳系外的恒星与行星系统大多距离地球太过遥远,动辄数百光年,想要在地球上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直接观测非常困难;二是行星围绕着恒星运行,两者的亮度对比犹如萤火虫之于灯塔——想要在灯塔旁边观测到一只萤火虫的光亮,难度可想而知。
正是因为如此,2018年6月29日和30日在《天文与天体物理》(Astronomy & Astrophysics)杂志发表的两篇论文才会迅速在天文学界引起极大的关注。这两篇论文出自两个同属于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天文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Astronomy)的研究小组,文中报告了天文学家们利用建造在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The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的超大望远镜上安装的“光谱偏振测定高对比度系外行星探测”(Spectro-Polarimetric High-contrast Exoplanet Research,简称SPHERE)设备,第一次发现了一颗正在形成过程中的行星。论文中所展示出的照片非常清晰且具有说服力,让人们第一次真正“看到”了在数百光年之外,一颗行星的诞生。
这两篇论文中的第一篇《在PDS 70周围的过渡盘间隙中发现行星质量的伴星》(Discovery of a Planetary-mass Companion Within the Gap of the Transition Disk Around PDS 70),介绍了天文学家发现这颗新生行星的过程,紧接着第二篇《PDS 70周围过渡盘间隙中的行星轨道和大气层性质》(Orbital and Atmospher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lanet Within the Gap of the PDS 70 Transition Disk)则介绍了天文学家们对这颗行星具体性质的观测和推测。
发表文章326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3983人
喵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