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伟
2018-07-16·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174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朱 伟)
阳春三月,江南到了细雨霏霏时节,柳丝在细雨中含烟,春水蜿蜒在浅绿色雾中,雨丝若有若无,天气乍暖乍寒,就到了吃春笋的最好季节。
以价值论,寒冬腊月从一尺深冻土下掘出的冬笋自然要比春笋贵重,但冬笋是毛竹的幼笋,毛竹粗壮,长于深山。古人说它的好处是紫苞含霜,“雪中土膏养新甜”;缺点是因睡在冻土中,虚心蜷缩在一起还没成节,清虚不足。另外,因为没出土,也称“黄泥笋”,有陈年泥土气息。徽菜的“烧二冬”,以此笋与冬菇配,稠以浓汁,鲜则鲜,却凸显了泥土味道。有关吃冬笋的格调,宋代诗人杨万里曾记一位老人的煮笋经,说刚挖出来就要用岩下寒泉,不加盐醋,“熬出霜根生蜜汁”,“寒牙嚼出冰片声”。还必须在晚上,余下的羹就着月光吸,才能从淡处知道有真味。这样夸张吃法,大约只能是名士带着炭火才可为。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8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