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维樱
2018-07-16·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35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葛维樱)
( 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左起)刘少奇、毛泽东、刘伯承、陈毅等在天安门城楼上出席开国大典
)
1949年10月1日下午15点,毛主席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时候,我就站在他身后,他显得很平静,稿子没有任何抖动。那天城楼上也没有风,晴空万里,广场沸腾着欢呼和掌声。奋斗几十年,革命成功了!我屏气凝望着一幅巨大五星红旗,由毛主席亲手升起。当时陈毅轻叹:“在我的有生之年里,能看到这一天,我已经很满足了。”城楼上的老革命们都感慨着。我20岁入党,31岁亲见这一幕,毛主席那乡音浓重的三个字“成立了”,让我铭记和感动了一生!
朱德宣布典礼开始的时候我还站在后面,当毛主席走到麦克风前面时候,我立刻移到他身后,等他念完了,我好要那份公告。这个并无事先安排,那时毛主席平易近人,记者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毛主席当时伸手给我,公告上多出一张纸条,是一份56个委员的名单,他一再叮嘱我:“你小心这张字条,千万不要弄丢了。照此发表,不要漏掉了。”本来公告上只开列主席和6位副主席的姓名,接着写“陈毅等56人为委员”,其他55人都省略了。但张治中在政协会议上提出补全名单,毛主席当场表示赞同,名单中许多非共产党人担任了重要职务。副主席6位中,有宋庆龄、李济深、张澜3位;委员56位中,占27位,差不多一半。当时我国政治舞台上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奋斗的知名人士,以及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的各方面各派的实力人物,可谓尽在其中。1948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安排之下,沈钧儒等第一批民主人士乘船离开香港,此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海外华侨代表等纷纷到解放区。1949年初,各路人士齐聚北平,所以说这份附加名单,在国内国际将产生怎样的影响难以估量。
城楼上的嘉宾们当时大都住在北京饭店和六国饭店,10月1日下午14点,先一起去中南海怀仁堂,交代一遍流程,就来到天安门。毛主席是第一个沿台阶走上城楼的领导人,朱老总紧随其后,那时还没有电梯,大家纷纷走上去了。当时摄影记者侯波抓拍的一张照片里,我站在城楼中间靠东一点,左边是吴晗,右边是张奚若,都不是党员,穿黑色西装,打领带。共产党员都穿中山装,周总理就穿着黑色的呢子中山装。满城楼就只有美髯公张澜穿长衫。我穿一件灰色的粗布中山装,连领子都没有,还皱巴巴的。后面站着邓小平、周恩来、刘伯承、吴玉章等,那时等级不森严,都是不整齐地站着,不讲谁前谁后。照片上邓小平站在最边上,嘴里还一直咂着烟,他可是烟不离口。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024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