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7-16·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5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志余)
( 1919年五月四日,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 )
1918年冬天,持续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战胜德国告终,中国是战胜国。11月13日,北京城兴奋的人们将象征耻辱的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由东单迁移至中央公园。“庚子之变”后,1903年1月,清政府为原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东单西总布胡同西口立了一块“铭志之碑”,这个带侮辱象征的克林德碑被移走了,在北京人看来,所有国耻都将跟着这座“石头牌坊”一同消失,北洋政府宣布放假3天,京城各处都在庆祝协约国的胜利。
北京大学组织的庆祝游行以太和殿为集中地,并在天安门搭台演讲数日,召集“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演讲大会”,校长蔡元培发表了题为《黑暗与光明的消长》的演说,他说:“现在世界大战争的结果,协约国占了胜利,定要把国际间一切不平等的黑暗主义都消灭了,用光明主义来代他。”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的著名演讲,他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失败,十月革命的胜利,我们不应该为帝国主义集团“协约国”胜利而欢呼,应当为“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而庆祝。称这次欧洲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民主主义和劳工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胡适讲演说,这次战争摧毁了秘密外交的观念和实施,禁止了破坏法律,制止了军事干涉政治和击败了独裁制度。马寅初发表了题为《中国之希望在于劳动者》的演讲,热情歌颂了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天安门广场发出的这些声音就是当时中国进步思想的一次大集会。
喜气洋洋的中国人没有意识到,中国却并不因为是战胜国而享有与西方列强同等的权益。外交总长陆徵祥作为首席代表参加巴黎和会,没能劝说西方列强抵制日本,把战前德国在山东的权利收归国有。1919年5月1日,陆徵祥来电请求处分,但同时又说如果不签约,对日后撤废领事裁判权、取消庚子赔款、对关税自主非常不利。消息传出,京城一时谣言四起,在痛骂日本无道的同时,转而指斥过去曾与日本人谈判过的交通总长曹汝霖、驻日公使章宗祥、币制局总裁陆宗舆“卖国”通敌。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5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