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菁菁
2017-08-24·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310个字,产生2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口述/陈静(女,48岁,化名)
主笔/徐菁菁
妈妈说:“活着太没有意思了。”
妈妈生病的时候,妹妹居住在国外。我在电话里说妈妈得了抑郁症,她根本无法相信。我告诉她:“你能想象吗?妈妈拉着我的手,我去厨房她就去厨房,我去厕所她也要跟着去,就怕我甩了她,她还害怕我被别人害死。”想起那种场景,我现在都会战栗。我要尽毕生的努力,不让妈妈再犯病。
妈妈开始出现异常是在2012年年底。那时候,爸爸患上了腿疾,行动不便。我发现妈妈的情绪开始变得消极。她总说:“你爸好不了了,我的日子也好不了了,一天天挺没意思的。”前些年爸妈刚退休的时候,他们每年都会出去旅游。我妈是偏事业型的女性,不爱干家务活,退休以后,老两口儿在家也主要是我爸负责做饭,所以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妈这人真自私,光想着自己了。
一开始,我的对策是有事说事,有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针对我爸的健康状况,我和我妈表态,保证我一定会照顾他们。可我发现,妈妈心里并不只是装着这一件事。她提到借给老乡一笔钱,怀疑再也要不回来了。那是一个正常的民间借贷,我去把钱给她要了回来。接着,又问出一个5万块钱的电信诈骗。我跟妈妈说:“5万块钱不是什么大事,咱们能承受得了。”我每天和她聊,她每天都能给出一些新的信息。到最后,她说:其实我没什么事,我就是觉得活着太没有意思了。
这段时间里,妈妈出现了失眠。连续失眠大概一周以后,她开始出虚汗,说话的时候哆嗦,声音发颤。而且她开始记不住事,一件事我刚跟她磨完一遍,过了十分钟她又要重新来过一遍。到后来,妈妈甚至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
那时候,我已经怀疑妈妈出现的并不是简单的情绪问题。我给一个得过抑郁症的朋友打电话,问她都有过什么症状。一听她的描述,我就感到妈妈的情况很相似。而且在我隐约的记忆当中,妈妈以前是得过病的。但直到我追问爸爸才知道,1988年,妈妈曾因为出版书籍问题生气,担心出版社的人骗了自己,出现注意力减退和自杀观念,被诊断为“反应性抑郁”,接受过住院药物治疗。1992年,妈妈和人做生意,在资金周转期间担心被骗破产,再次被诊断为躁郁症。妈妈那两次发病分别发生在我刚刚上大学和刚刚结婚的时候。父亲刻意向我们姐妹俩隐瞒妈妈的病情,以至于我们竟然一无所知。
发表文章143篇 获得32个推荐 粉丝1767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记者。写字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