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7-08-23·阅读时长2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479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记者/王珊
8月20日,是李同在乐视大厦一层讨债的第55天。和他一起的还有其他20家广告公司。他们或坐或躺在瑜伽垫上,多数人低头摆弄着手机,脸上已经看不出情绪的变化。旁边是两个搭起来的双人大帐篷,疲乏的时候,可以进去休息一下。一旁的两个手持式小喇叭循环反复地呐喊着:“乐视还钱,贾跃亭还钱……”这是讨债商自己录的。“刚开始自己喊,后来嗓子哑了。就买了两个喇叭,好用。”
这些因为债务聚集在一起的人,迅速熟悉并团结在一起,并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了讨债任务的划分,有人负责订餐订饭,口才好、思维灵敏的则去谈判,负责应付媒体的讨债者则是因为其长相老实,“有话直说”。“我们总结大家的共同点,第一次来北京要账,第一次睡到人家公司大堂里面,面对的还是同一个客户。”他们守在乐视一层,和员工一样早9点晚7点的下班,像是21个忠实的监工。他们怕哪一天醒来,员工不来上班了,“这意味着公司要倒了,到时候我们去找谁”。
55天的对峙
李同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板。2015年底,他与乐视签订协议,负责乐视在西南三区的手机实体店建设业务,包括手机柜台、体验台的建设,背景板、灯箱的设计和安装等。对于从线上转向线下的乐视手机来说,这是整个手机销售链条上最后的步骤。
包括李同在内的供应商见证了乐视手机实体店在全国从无到有的扩张,并贡献了个人所有的热情。李同记得,最多的时候,他一个月内给乐视做了150家店面,“一天就有三家”。李同言语中至今隐约透露出一股自豪感。“工程紧,乐视不会管你如何完成,他们只看结果,有时候会当天给单子,第二天就要做好,因为第三天就要开业。”21家供应商分布在全国大半的省份,他们埋头苦干的结果是:2016年乐视手机销量逼近2000万台,超过预期500万台。此前一年,仅靠线上渠道的乐视手机,销售量只有400万台。
李同对参与乐视的手机王国建设充满了期待:与上市公司合作不仅意味着稳定的业务量;对于公司日后的宣传以及新业务的投标入围也很有帮助。
李同对乐视的另一部分信心源于合作中的判断。在进行竞标的时候,李同对乐视表现出来的严谨有很深的印象。他和另外三家公司将样品拉到了乐视移动在省内的分公司进行,验收的团队里,有七八个人都是来自北京总部的。“他们会抠产品细节,每个产品的尺寸要严格按照这个施工图纸来做,比如说墙面的平整度以及点位的精确和收尾的流畅性都会很在意,装修的很多材料都是进口的。“上市公司不缺钱。”
他甚至为此拒绝与其他手机品牌续约,乐视的业务占据了李同公司总业务量的95%。“在讨债之前,我们一直认为乐视移动也是属于上市体系,也没有人对我们说不是。我们哪能想到这么大一家公司,说没钱就没有钱了呢?”李同燃起的热情随着乐视危机的不断爆出而逐渐熄灭。
“乐视总共欠我700万,还了一部分,还剩370万元。”李同公司和乐视的合作模式是“先自行垫付、每季度结算”,即在接到乐视的订单之后,他先垫付材料以及装修等方面的费用,待完工并检查合格后,乐视再进行付款。李同说,370万里面有200多万元是要付给材料商的结款。每个月的25日,他们都会给李同打电话催款。“电话我一定会接,这是一个起码的诚信问题,我会说给我点时间,一定会还。”保证很多情况下都起不到作用,李同被材料商堵了两次大门,“不允许进出,报警也没用。”
没事的时候,李同就会坐在瑜伽垫上发呆,回想跟乐视合作的整个过程,时间充分到可以让他想起几乎所有的细节。回头来看,早在2016年6月,事情便有了苗头。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798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