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阿拉姜色》,平静生活下的内心波澜

作者:马戎戎

2018-07-04·阅读时长9分钟

164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511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阿拉姜色》剧照


松太加有一张平静温和的脸,回答问题的时候,脸上会流露出小学生一样认真又害羞的神情。偶尔,眼圈会不自觉地泛红。

就一名“导演”而言,他的外表,看上去实在是太正常了。上海电影节期间,走进导演们下榻的银星皇冠大酒店,和监制杜庆春坐在一起的松太加,很容易被人忽略。一眼望过去,他不怎么像一名导演,反而更像一名制片人。

6月24日,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松太加导演的新片《阿拉姜色》同时获得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编剧奖。这个结果,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只有两部中国影片入围金爵奖竞赛单元,一部是吕乐导演的《找到你》,另一部就是《阿拉姜色》。相比《找到你》,闭幕前一天也就是6月23日才正式首映的《阿拉姜色》在电影节期间宣传力度不大,声势偏冷。最终一下揽走两项大奖,称得上是一匹“黑马”。

尽管对于大众来说,松太加这个名字还比较陌生,然而,在文艺电影的小圈子里,这位藏族导演已经颇具知名度。2015年,他执导的电影《河》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参加“水晶熊”的角逐。同年,《河》的女主角、9岁的藏族小女孩央金拉姆获得上海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女主角,成为上海电影节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后。

松太加的导演生涯属于“半路出家”。作为一名“70后”,他的电影启蒙始于家乡青海大草原上流动放映的露天电影。早年他曾就读于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正式开始电影创作之前,他做过小学美术老师、行政干部、专业画家。2005年,松太加以美术和摄影的身份参与了万玛才旦导演的《静静的嘛呢石》的拍摄工作。2011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太阳总在左边》,聚焦一名误杀母亲的藏族青年的内心世界。

电影《阿拉姜色》同样将镜头对准了藏人平静生活下的内心波澜。影片从身患重病的年轻女子俄玛的一次噩梦开始。从梦境中醒来的俄玛,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执意前往拉萨朝圣。深爱她的丈夫罗尔基只能随她前行。


朝圣前俄玛回到父母家


从四川甘孜地区的四姑娘山一直到拉萨,路程1900公里,俄玛显然并没有做任何归来的打算。途中,俄玛病重离世,罗尔基才终于知道,俄玛在梦境中见到了前夫,她要在生命结束之前,帮前夫完成前往拉萨朝圣的心愿。俄玛的背包里一直背着前夫的骨灰。

女主角中途离世,对于剧作原理来说,这是一次大胆的冒犯。影片至此断然将接力棒扔给了在前一个小时内几乎是作为俄玛配角存在的丈夫罗尔基:对罗尔基来说,俄玛可以说是精神出轨。家庭中最大的秘密浮出水面,面对之后的旅程、俄玛与前夫的孩子,他该如何面对,如何选择?

对于《阿拉姜色》,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给出的评价是:“坦诚而深刻,勇敢不妥协,描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也刻画了在面临生命终极问题时刻的希望和救赎。”

松太加在文艺电影的小众圈子之内一向有“藏区是枝裕和”之称。《阿拉姜色》延续了他一贯平静温和的叙事语调,不似一般汉人眼中的藏族情感故事,电影中始终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过火的情感表达。松太加想要在影片中传递和讲述的,是普通藏族人家的家庭关系,情感中最幽微的角落。

文章作者

马戎戎

发表文章34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372人

马普尔小姐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莫迪改变了印度吗

探访“印度奇迹”

689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