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维樱
2018-07-02·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49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葛维樱)
( 生活在上海野生动物园内的扬子鳄 )
“野生扬子鳄只有150条,比大熊猫数量还少。”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王朝林,在谈话中表情一会儿焦虑一会儿明朗,“而我们繁殖中心现在已经有1万来条成年扬子鳄”。150∶10000,野生种群数量和人工繁殖数量的悬殊比较,引出扬子鳄是否已经摆脱了濒危物种的争论。王朝林说:“从物种的角度,野生和人工当然没有差别。但是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
中国扬子鳄繁殖中心有另一个更能招徕顾客的名字——“中国鳄鱼湖”,门票30元,进门就能看到一个掉颜色的广告牌“品鳄鱼肉干”。除了那些水泥池塘,“鳄鱼湖”类似80年代中小城市的公园,有可以升降旋转的飞机,穿梭在池塘上空的低矮缆车,还有钓鱼和养猴子的地方。“我们一年的花费约140万元,门票收入一年在100万元左右,已经能支付养殖鳄鱼的大头,就是饲料的费用。其他20万用于科研,20万用于野生扬子鳄的保护。”繁殖中心技术研究所的邵所长介绍。王朝林说,国家划出的野生扬子鳄栖居地保护区的范围今年准备缩小,“从三四万公顷减少到1.856万公顷。土地、池塘都不是我们的,农民要灌溉抽干水塘,要灭钉螺铲除扬子鳄的食物,管理起来太麻烦了,而且野生扬子鳄的数量在20年里并没有增长”。
扬子鳄被人为地划分成两个种群是保护带来的结果。“20世纪初民间叫做‘土龙’的这种动物还分布于长江沿线的6省1市,数量很大,由于打洞破坏田埂和捕食家禽遭到过捕杀。”王朝林记得小时候看报纸上说过,上海的苏州河桥下曾发现扬子鳄。50~70年代,长江流域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和垦滩,使扬子鳄的栖居地减少了3/4,它已经从江河里彻底撤出。“70年代国外有一种猜测,说扬子鳄已经灭绝,1973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确认为濒危物种。当时国际上的判断是:不到10年必然灭绝。”1979年安徽宣城被选择为国家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刚从安徽师范大学动物学专业毕业的王朝林来这里工作,“1979年李先念考察长江时,扬子鳄就已经不在长江生存”。此后两年时间,中美联合考察组在长江中下游详细考察,将扬子鳄的数量确认在300~500条,分布在安徽南部的8个县和浙江的1个县。“那时候国家第一次划出了五大保护动物,大熊猫和扬子鳄的生存,成了关乎我们国际形象的大事。”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024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