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伟
2018-07-02·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80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朱 伟)
香港导演张之亮用10年时间拍《墨攻》,起码让大家看到堆砌鲜艳夺目颜色的另一面——这种让大家从质朴中感觉柔和的色调,绝不仅是美学趣味问题。由此令人想到:质朴中才往往涌动着精神的力量。可惜其剧本改编自日本漫画,如果张之亮有足够时间读通《墨子》,即使不读《墨子》,只读鲁迅《故事新编》中的《非攻》,体会当年墨子与鲁班的那场对话,大概就不会有那种墨者一面要处理堆积如山尸体的血腥,一面又要苦苦宣扬“兼爱”的难圆其说。
关于墨子,我们最家喻户晓的知识,大约就是“墨守成规”。此词组合前,“墨守”指守城能力,《战国策·齐》中说,依靠残劣之民抗全齐之兵,且围城一年不破,用的就是墨子守城之法。“墨守”的重要思想基础是“非攻”,它与“兼爱”、“尚同”紧密联系在一起,“成规”还扩大至墨子当年对有关力学、光学、几何学等极广泛辩证唯物之“规”。与“墨守成规”相对,另一个关于墨子的词是“墨突不黔”。这里的“突”指烟囱,“黔”是黑色,说墨子东奔西走,每至一地,烟囱还未熏黑,又去别处了。这个词最早是东汉的班固用的,他说“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前面说孔子睡的席还没暖和就走了,可见诸子百家时代,大家都忙着游学传播自己的人生观,无暇顾及其他。
按史学家比较普遍的说法,墨子大约在孔子死前10年左右出生,活了大约90多岁。墨子讨厌孔子倡导的礼教,所以是儒家的第一个反对派,他的著述因此后来被荒废,到清朝乾隆年才被毕沅重新整理,清朝末年才被重新价值发现。墨子的观点为什么在那么长历史空间里不得流传?我想大约主要因为“兼爱”与“尚同”。“兼”字意思,首先是兼并,然后是以“爱”兼容。如何“爱”?“博爱之谓仁”,原始字意是赋予仁惠,这赋予建立在对自己的遮蔽之上。墨子将持儒家观念的人称为“别士”,持自己观点的称为“兼士”——“别士”认为,我岂能将我友之身当成我身,将我友之亲当成我亲?“兼士”则以天下为公,必以其友之身为自身,其友之亲为自亲。这种“兼爱”是一种由下至上,消灭个体意识的团体理想。他认为,不将他人当自身,才会有子自爱不爱父,弟自爱不爱兄,臣自爱不爱君,才会有乱。“兼爱”的境界于是,视他人之国为自国,他人之家为自家,他人之身为自身,这样诸侯相爱才能不野战,家主相爱不篡位,人人相爱不出贼。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8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