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芃
2018-06-28·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740个字,产生1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风景本身就是一种向所有人开放的语言,观赏者和风景艺术家都不需要深刻地了解希腊神话、古典故事或者古老的象征符号。”英国艺术史家马尔科姆·安德鲁斯(Malcolm Andrews)曾经这样描述他研究的对象。
风景画门槛不高,是公认的美的载体,因此人们容易接受它。然而在欧洲艺术史上,风景画始终地位不高,被看作是低于历史画、宗教画甚至肖像画的一个门类,直到18世纪,这种以自然景观为画面主体的风景画才真正形成,开始流行,成为一个独立的绘画门类。这个过程中,英国艺术家功不可没,“如画” “崇高”的风景画也逐渐成了英国绘画的代表,被打上“英国性”(Britishness)的标记,写进艺术史中。
在“心灵的风景”展览中,有一幅画的名字令人格外着迷,“月亮已经升起,但夜晚尚未来临”,是当时英国最成功的画家之一约翰·米莱斯(John Millais)画的。标题出自拜伦1818年的诗歌《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原句是“The moon is up and yet it is not night”,这是一天中难以描绘、神秘莫测的时间。
画面中圆月初上,隐隐约约地挂在天边,薄雾般笼罩着田间树木,静谧而安详。这是一幅典型的乡村风景画,虽然有很多类似作品,却很少有人给画作取这样诗意的名字。风景画的名字,大多是直白的,用最简单的文字给出有效信息,或是画中风景的地点,或是景观的简单描述——森林、磨坊、小屋、铁道之类的。
如果说地点和景观是风景画的第一层信息,那么诗意则是风景画的第二层信息。米莱斯想画的其实并不是风景本身,而是超脱尘俗的愿望。当时英国很多风景画家都喜欢诗歌,他们会画一些当时流行诗歌中的场景,像约翰·弥尔顿、詹姆斯·汤姆逊的诗句等。
发表文章137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921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