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迷墙:摇滚史上最出色的一次行为艺术表演

作者:袁越

2018-06-27·阅读时长3分钟

41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8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平克·弗洛伊德”乐队 )

“平克·弗洛伊德”乐队成军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1973年那张《月缺》出版后终于一举成名。乐队成员摇身一变,成了摇滚明星,迷恋他们的“粉丝”数量成倍增长。可是,乐队的主唱兼主要的词曲作者罗杰·沃特斯却对这些只知道追星的歌迷十分不满,觉得他们只会在演唱会上大呼小叫,一点也不理解他想要表达的思想。在他看来,明星和乐迷之间就像隔了一道墙,根本无法沟通。于是,他决定做一台特别的演出,乐队成员完全隐蔽在舞台前方搭起的一座墙之后,不和听众打照面。为此他写了几首歌,一部分歌词灵感来源于他的童年经历,另一部分则是来自于他变成一个摇滚明星之后的切身感受。但是,整张唱片的歌曲顺序安排,音乐结构,歌曲之间的小过门,以及很多歌曲的歌词等等都是为了这台想象中的舞台行为艺术表演设计的(而不是相反),可以说这张唱片就是这次行为艺术表演的背景音乐。

按照沃特斯的本意,这台音乐会应该全部在墙后面表演。但是,迫于主办方的压力,改成乐队先上台和大家打照面,一边演出一边有人负责在前面砌墙,演出完了墙也砌好了,乐队也很自然地从观众视野中消失。再后来,沃特斯又迫于压力,把音乐会改成上半场砌墙,下半场再把墙推翻,留一个光明的结尾。

砌墙需要搭脚手架,于是有人建议,这些脚手架闲着也是闲着,干脆再弄几个怪物模型挂在脚手架上展览,也算物尽其用。于是,一批古怪的充气怪物模型做好了。演出现场的灯光布景也极为奢华,幸亏他们靠《月缺》赚了很多钱,否则不可能有这样的经济实力。

文章作者

袁越

发表文章53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225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与你相关的16种税

个税申报与纳税人知情权

40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