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舒适区

作者:张斌

2018-05-29·阅读时长2分钟

149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59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喝了几碗心灵鸡汤后,“舒适区”这个词算是种在心里了。看着人家拼荆斩棘,自己活在被别人定义的所谓“舒适区”里,愈加焦虑,再有“温水”和“青蛙”一说,简直了。运动员有舒适区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成功者一次次走出舒适区的经历都是好故事。

前一阵子,在排超联赛全明星赛上,我主动要求在现场增加一个环节采访韩国外援金软景,第一个问题好像问过八百遍了,无外乎就是对于中国联赛的独特感受。第二个问题第一次在直播中提及,下赛季是否还会选择中国。翻译话音未落,被人唤为“金哥”的金软景在我臂膀上轻轻锤击了一下,大约是在嗔怪我不该为难于她。随后,便是一组与答案完全无关的感念之词。

到了场下,知情者提示我,金软景的感念之词完全发自内心,上海城市具有强大吸引力,女排队伍上下亲和温暖,但是这位前世界第一主攻手意外地感觉到在中国联赛里感受到了“舒适”。我想大约是上海队年龄结构偏大,训练强度会较为克制,再者联赛总体水平尚未达至土耳其和意大利高度。拿着不错的薪水,住在距离故土不到两小时飞行里程的大都市里,训练无需拼命应对,这几乎是职业排球运动员人人乐见的美好生活。可是金软景因此而焦虑了,她害怕在这个舒适区里日子久了,自己恐怕连跟上韩国队的强度都会吃力了。因此,“金哥”决意重回欧洲。果不其然,几天前,她与土耳其伊萨奇巴希队签下了为期两年的合同,知情者透露,这是在婉拒了上海方面更高薪酬之后做出的决定。

文章作者

张斌

发表文章316篇 获得16个推荐 粉丝598人

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体育评论员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探访沙特阿拉伯

天方夜谭与消费主义

814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