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伟
2018-05-25·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2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根据周相录先生的《元稹年谱新编》,元稹写《莺莺传》应在唐贞元二十年(804),26岁。这是他与白居易同授秘书省校书郎的第二年,秘书省共设8位校书郎,这是一个专门甄别与点校古籍的九品芝麻官,却是进一步升官的台阶。他当上芝麻官不久就与时任太子宾客的韦夏卿的小女儿韦丛完婚,写《莺莺传》时,完婚正好一年。
《莺莺传》中张生与莺莺在普救寺产生云雨情。普救寺在蒲州东十余里峨嵋山坡上,蒲州即今山西永济。按王实甫《西厢记》中说法,此寺乃崔莺莺之父崔相国所造,至今存莺莺塔,乃明嘉靖年重修。寺中现今最有味道的楹联是梨花院中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中有《读〈莺莺传〉》,其中说:“若莺莺果出高门甲族,则微之无事更婚韦氏?”他认为,莺莺出身贫寒,这“始乱终弃”的故事才能成立——“韦丛与莺莺之差别,社会地位门第高下而已”。因唐代沿袭南北朝旧俗,以婚、宦两事评量一个人人品——“凡婚而不娶名家女,与仕而不由清望官,俱为社会所不齿”。“清望官”是指高官,所以,“舍弃寒女而别婚高门,当日社会所公认之正当行为也”。
在王实甫《西厢记》中,张生是张君瑞。张君瑞这个名字,最早见宋朝王懋的《野客丛书》中的“张家故事”条:“张子野晚年多爱姬,东坡有诗云‘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苏东坡此诗嬉笑北宋词人张先85岁娶妾。王懋还举例张家故事说:“唐有张君瑞,遇崔氏女于蒲,崔小名莺莺。元稹与李绅语其事,作莺莺歌。”这则笔记是为证明,张家故事与莺莺、燕燕这样称呼的女子联系在一起始于汉代。他的意思,在元稹与李绅叙述的故事中,张君瑞确有其人,莺莺只不过是一个符号。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6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