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尚进
2018-05-25·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75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因化学成分稳定,塑料制品被抛弃后很难自然降解 )
2005年初,有位网名叫ZapWizard的加拿大人,将自己手工改造的红木外壳iPod贴上flickr相册,一夜之间成为快速消费品和设计界办公室内传递的热门连接,很多人惊奇于ZapWizard厌恶iPod流水线身份的态度,更体察到新世纪的消费者对于塑料身份的反感,当时最引人瞩目的论坛标题无疑是《塑料让位木头,复古还是新机会》。至少ZapWizard改装的木头iPod,在抛光打蜡之后,外观效果和使用手感并不输于工程塑料,而塑料易掉漆,金属外壳则磁性干扰,皮革易污,且容易引起动物保护者的心理抵触。在ZapWizard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场厌烦塑料的群体情绪,崇尚自然材料的倾向正在从单纯的设计思维向大众消费者转移。
20世纪末一份有关塑料袋无法在自然环境降解、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调查报告,直接将塑料制品的公众形象从简便易用,拖入了环保公害行列,聚氯乙烯和聚碳酸酯的成分让所有塑料品种都背负上了坏名声,甚至直接被医生们与诸多疾病挂上了钩。塑料确实让很多物质产品变得廉价,让普通人可以消费得起,与塑料相伴的流水线文化,让每个产品的塑料外观都一个样,即便那些首席营销官们拼命创造个性化理念,用花纹和各种颜色修饰塑料本身,可塑料制品依旧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全球每年接近1亿吨的塑料制品产量,依旧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这不单单直接造成了自然环境的危害,更是让传统时代摆弄木头、瓷器、金属、皮革这些自然材质的手工制造者彻底走向了稀有的工匠之列。
纯粹的设计界早已经对塑料进行过反思,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复制Quasar Khahn可充气扶手椅的著名设计人孟菲斯感慨道:“塑料也许可以创造出千奇百怪的设计形象,并且可以在流水线上疯狂地批量生产,但却让体验变得廉价,这不是富人与穷人之间的问题,这是塑料产品设计成本的问题。”实际上,在采访全球诸多消费电子巨头的设计中心时,注塑机肯定很随意地被扔在墙角。对于各式各样的设计师们,塑料产品设计更接近造型构思和化学勾兑,精雕细刻变得极为奢侈,磨具决定一切成为工业时代的设计铁律。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