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肿瘤医生张建伟:一起吗啡胜诉案中的无奈

作者:吴琪

2017-08-11·阅读时长16分钟

437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022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临终前因吗啡致死?

吗啡在多数中国人看来,是剧烈疼痛时不得已才使用的止疼药。但在中国一些对临终病人姑息舒缓医疗比较先进的医院科室里,吗啡也是缓解临终病人呼吸困难的常规用药。只是这种做法与一般公众的认知有差别——在中国人的意识中,使用吗啡好似吸毒,严重时会使人呼吸抑制,怎么反而能缓解呼吸困难呢?肿瘤医生张建伟接到的一纸诉状,将临终病人该不该使用吗啡缓解呼吸困难的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

今年5月底法院判决的这起官司,起源于2015年秋季的某天。北京军区总医院(现改为陆军总医院)肿瘤科的副主任医师张建伟,接到一位自称是患者段玉霞(化名)儿子的电话时,他花了一点时间,才想起半年前去世的段玉霞。44岁的张建伟一年下来要治疗300余人次的住院病患,有的患者几年内一直在张建伟手头治疗,彼此熟悉;有的患者在不同医院间辗转治疗,与张建伟接触的时间相对较短。段玉霞属于后一种病人,她于2015年5月4日被收进张建伟所在的科室住院治疗,10天后病逝。

66岁的段玉霞当时处于胃癌晚期,肿瘤全身转移,给张建伟留下的印象是“十分虚弱”。段玉霞的儿子王烨(化名)这次打电话给张建伟,是询问他,“在我母亲去世前,是否注射了吗啡?”张建伟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后,王烨没再说什么。没过多久,张建伟收到了一纸诉状,原告王烨称由于张建伟注射吗啡,导致了段玉霞的死亡。

王烨在诉状中提到,“在2015年5月13日,被告超剂量、多次对患者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而被告仍然在第二天继续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全然不顾患者安危,导致患者于2015年5月14日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肿瘤专家刘端祺向本刊提到,实际上肿瘤科医生很少会被患者或家属推到被告席。不少肿瘤病人在几个月、几年甚至更长的治疗时间内,会与肿瘤科的主治医生保持长期联系,这与一般门诊医生和病人偶然的一次交道不同,更容易互相沟通理解。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心里头都在慢慢接受着死亡终将来临的事实,一般对医生并不太苛责。“有时候,对医生治疗的满意度,与病人和家属的心理预期有很大关系。这需要医生进行必要的辞世教育,使患者和家属为接受比较严峻的结果做一些准备。晚期癌症患者的家庭,一般对病人的预期是比较现实的,绝大多数病人和家属并不怪罪医生。”

文章作者

吴琪

发表文章49篇 获得12个推荐 粉丝1619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全民手游时代

《王者荣耀》,谁的天使谁的魔鬼

398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