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维樱
2018-05-25·阅读时长1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425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熊全告,化学特级教师,黄冈中学化学奥赛负责人 )
“三等奖”获得者的小学老师 生活:胡小军
36岁的胡小军戴着牙套,接了几个朋友催他去聚餐的电话,都开心地告诉他们:“卞老师让我接受采访。”胡小军在黄冈市实验小学做数学教师。“我刚来实验小学教书的头几年,同事们只知道我是黄冈师范学院的专科毕业生,没人知道我是黄冈中学毕业的。”1986年胡小军以569分的中考成绩进入黄冈高中,卞清胜老师成为他的班主任。“当年黄冈市的孩子只要526分。黄冈市下属的县,都是农村孩子,分数比城里孩子高太多。那一年我们黄梅县一共录了20个学生,而我是我们村中学历史上第一个考进‘黄高’的。”尽管从小就是村里成绩最优秀的孩子,胡小军在黄冈高中最好成绩是第100名,最差是第200名,属中间等级,一开始没有被推荐参加每个周末的奥赛训练班。“我小时候老听村里人夸我聪明,不用学习就能考好,我也一直这么告诉自己,其实天知道,我只要有亮光的时候都在学习。”胡小军在黄冈高中的第一年,渐渐给自己定了位:“我爸爸在渔场工作,他们那儿有个上北大的孩子,一直是我的偶像。我考上‘黄高’之后,所有的村里人都相信,我肯定能出人头地。”胡小军自己的想法是华中理工大学,“比较实际,而且我肯定能考上”。
命运的转折始于高二第一学期。黄冈中学每学期举办一次数学竞赛,前15名可以进入奥赛训练班,替换被淘汰下来的学生。胡小军恰巧考了第15名。“本来我已经觉得自己并不聪明,只是刻苦,要认真备战高考了,但这次考试之后我就开始了数学竞赛训练。”刻苦让他最终取得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三等奖,在“黄高”的榜单上与三四十名学生并列。而班主任卞清胜当时正在为了保送名额烦恼。“我们那时的奥赛正是红火的时候,现在一等奖保送还有可能被大学退回来,那时候连三等奖各大学都来抢着要。”大连理工大学找到了卞清胜,希望能提前挖走一个。“我说,你们别想了,我们的学生连上海交大、复旦还不去呢。他们说,我们不敢奢望一等奖和二等奖的,给个三等奖的孩子就行。”卞清胜第一个找的并不是胡小军。“我找到了一个家是黄冈市的学生,一开始和他讲,他还不做声,我就劝他说,老师知道你想考华中理工大学,可是高考还是有风险,万一你上不了呢?结果学生被激恼了,你说我考不上,我考得还要更好!”这个学生后来考上同济大学建筑系,现在成了万科地产知名的设计师。卞清胜又找到胡小军,“我想他是农村孩子,毕竟经济压力大些,没想到他也一口就给回绝了”。“当时我只知道清华、北大和武汉的学校,大连理工大学根本不知道。那天我们村长和我爸爸刚好来看我,我都没有把保送的事告诉他们,那时我沉住气,一心要考最好的大学。”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胡小军考到了第44名,清华、北大就要变成现实了。父亲也从乡下赶来,告诉卞清胜,儿子其实想考北大。“我从参加奥赛开始,就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整晚睡不着觉。”胡小军和农村的家人缺乏沟通,“卞老师又太忙”。他不好意思打扰,“我想了个办法,在高考之前买安眠药来吃”。胡小军停顿了一下,平静地笑了。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02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