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韩非之死

作者:朱伟

2018-05-24·阅读时长4分钟

66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71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钱穆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中有一篇《李斯韩非考》,最后结论是“史公之言,亦多乖矣,恨无它书可以详定”。“乖”是谬误,钱先生的意思,其一,《史记》记载其实有众多矛盾处,说明已确定的历史肯定是被结论筛选、伪饰的结果,《史记》也不例外。其二,既成正史,野史与它不一致者,肯定都剪除干净。岁月流逝,再寻找当年可追究的面貌,其实已不可能,于是也就只能质疑而已。钱先生后面还有一句:“惟下流未易居,自古已然。”此话有点拐弯,下流指地形卑下,随波必逐下流,下流多谤议。但“未易居”的意思,则是下流未必能立足。这里具体应指李斯杀韩非事。钱先生意思,李斯杀韩非为世诟病,成众恶皆归,其实未必可信。

钱先生提出《战国策·秦策》最后一条为对照。此条说,四国联合准备攻秦时,姚贾自告奋勇出使,“绝其谋而安其兵”,事成后秦王封他为上卿。韩非诬告说,姚贾用三年时间,实际是用大王之权、秦国珍宝,私交诸侯。这样一个看门人的儿子,当过盗贼,又被赵国驱逐,与他一起议国家大事,群臣难服。秦王要姚贾做解释,姚贾说,当年曾参孝敬父母,天下人都愿他为子;伍子胥为忠臣,天下王都愿他为臣。今姚贾忠于王,王却浑然不觉。假如臣不忠王,四国之君会信任臣吗?桀、纣听谗言杀良将,杀忠臣,均身死国亡。大王要是也听谗言,就无忠臣。他还举姜太公、管仲等人为例说,身负恶名者,只要明主所用,都可成功业,明主不会在乎臣子得失,只看他们能否为己所用。秦王觉得此说有理,才用姚贾而杀韩非。

其实此条记载,已被证明不可靠。姚贾其人,《史记》只在《老子韩非列传》中出现一次,说他与李斯联手害韩非,裴集解引用的也是《战国策》这条记载。《战国策》是西汉末刘向整理战国与秦汉间流传故事的结集,它不仅是民间故事,而且流传年代不可考,所以我以为它很难动摇《史记》。司马迁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就当上了太史令,有条件无障碍阅读秦遗留的所有文献,当时韩非、李斯都才死100多年。

文章作者

朱伟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6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南京”

情感如何记忆

51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