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速度鸿沟

作者:尚进

2018-05-24·阅读时长3分钟

40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8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当7月初北京网通公布对宽带用户实行连续上网48小时断线一次的“保护”机制时,来自使用者的抱怨再一次占领了网络舆论阵地,所有人都指出包月性质的宽带就应该全天候连接,尤其是那些职业股民和P2P下载狂人们,包月既永久连续联网这条技术原则,在他们看来是必需的商业协议基础。甚至有细心人计算一番,每48小时保护性断网一次,至少要离开网络10秒钟,数亿个10秒钟,每个月为网通节约了几百万TB的网络资源,宽带运营商在进行隐秘的商业偷窃。

就在6月初的宽带世界论坛亚洲会议上,5726万的宽带用户曾一度让中国互联网在接入用户数量上仅次于美国,但是却没人注意到,美国在宽带互联网全球排名中仅仅位居第16位,偏远地区的低普及率和5年来停步不前的网络速度拖了后腿。在一份美国网络工作者协会(CWA)的全球网络速度测试报告中,下载速度成为衡量全球互联网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他们以edMatters.org的速度测试引擎作为标准,日本的下载速度可以达到61Mbps,韩国是45Mbps,一贯保守的法国也能达到17Mbps,而美国的下载速度仅为1.9Mbps,尽管数据采用中没有中国宽带,但缓慢的使用现实无疑在暗示我们并不比美国好多少。

数字鸿沟,这个2000年流行的信息化问题,依旧徘徊在全球信息社会的头顶。不过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字鸿沟,大多数人不再受到社会经济水平的影响,而与信息社会脱节。现在的问题似乎越来越两极分化,偏远地区的人们受制于电信巨头们吝啬的投资,无法连接宽带网络,而早已经连接上宽带网络的信息城市停步不前,吃带宽的老本,成为商业上对城市信息技术进步的绊马索,速度鸿沟越来越成为后宽带时代的现实问题。正如同CWA会长科恩抱怨的那样:“速度问题决定了我们是否将拥有21世纪的网络和通讯,对发展经济和增加信息文明而言,推迟高速宽带发展的时间越长,经济增长的风险也就越大。”

文章作者

尚进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南京”

情感如何记忆

51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