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南京!南京!

作者:朱文轶

2018-05-24·阅读时长7分钟

44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76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挹江门附近是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同胞尸骨丛葬地之一,葬有遗骸5100多具 )

“大江”

从南京中山码头,买上一张两块钱船票,十来分钟,就能到达江对面的浦口。这条每天20分钟一班的宁浦线轮渡曾是南京最主要的过江通道。浦口是南京正在崛起的区域,成堆集装箱和长长的机械吊臂在烟雨朦胧的江岸边上,让红色屋顶、昔日的古老建筑浦口火车站多少失去了光彩。由于城市规划的扩大,南京正在逐步推进江北地区的开发,一些老南京人和刚刚来到这个城市就业安家的年轻人正源源不断由南向北,从老城区涌向这里。

70年前,也有大批人沿着它涌向江北,那是一条绝望的逃生路。1937年12月12日下午到夜里,全线崩溃的南京城防军和南京城的难民们一起渡江逃生。从南京城到下关的唯一通路是,从中山北路过挹江门,这条路被挤得水泄不通。人们从城南逃向城北,却被原本是防守天堑的长江挡住去路。80年代《屠城血证》剧组试图复原这一可怕灾难的开始时刻,用燕子矶码头替代了中山码头。中山码头在上世纪50年代长江流域洪水后加筑了堤坝,已经失去了1937年的模样。剧组后来用了几天时间来倾听那些闻讯前来的燕子矶百姓回忆的家族遭遇,他们说,1937年之后,这一带老百姓家里找不到一点木头家具——所有木头都被用来制成渡江工具,仍然只有少数人得以逃生。这些口述在《屠城血证》上映后被写进了历史史料之中。

文章作者

朱文轶

发表文章1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51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南京”

情感如何记忆

51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