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静
2018-05-24·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9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吴子牛 )
1994年,台湾地区影评人焦雄屏找到她的朋友吴子牛,告诉他台湾龙祥公司有一笔资金,要投拍南京大屠杀。正在筹备《李叔同》的吴子牛一口答应,“这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引子。接受了这个任务后,我经历了非常痛苦的几个月”。这几个月让他剃发明志,白了40根胡子,让他在夜半眼泪打湿史料。他此前只知道南京有过屠杀,真正接触史实是在他翻阅了300万字史料之后。
十几年过去了,说到这段他欲哭未哭,微微颤抖:“从1994年到1995的8月,从最热的夏天开始准备,最寒冷的冬天开始拍。我觉得我拍戏从来没那么冷过,在长白山拍过戏,零下40摄氏度,南京开拍那天是零下17摄氏度,我里头穿了个羽绒服,外头穿个大衣,最外头还一个军大衣裹着我,我都发抖,地底下阴气太重。”他用几乎迷信的口吻叙述这个故事:“我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出发,在朦胧中,晨曦中,冬天南京的梧桐树全是砍掉上面的,它是这样一个造型,全部像一只手,就是骷髅的手,撑向天空。晚上,半夜回来,昏黄的,在路灯下,那个剪影,也是一只手。当时我拍这个片子拍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南京所有街道都是30万亡灵的手撑向天空,在呐喊。”他临走前把亡灵之手画了下来。
让吴子牛激动的细节太多。从他第一次踏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到十几台日产空调,曾勃然大怒:“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用日本空调,就是这儿不能用,地下的亡灵,不愿意吹日本空调出来的冷气。”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