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琪
2018-05-24·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27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2007年6月25日,解放军驻港部队战士在香港跑马地马场为庆回归活动彩排 )
80年代:单兵负荷量与服装材料
军服的面料选择时代印迹非常强,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所长杨廷欣从1978年调入该所参与研究军服,“那时最迫切的任务是减轻士兵的单兵负荷量”,当时的军委主席邓小平有明确指示。怎么让士兵轻装上阵?除却经济条件的限制,科研水平也是个决定性因素。从技术员到助理工程师再到高工、研究所所长,一路从基层科研干上来的杨廷欣说,现在的军服是要更漂亮、科技含量更高;而二三十年前的军服,很多时候还在解决“品种有没有”的问题。
“八七式”军服之前,在寒区一个战士的冬服配套包括棉花或老羊皮做防寒层,重达11.4公斤。全军被装按照气候区划供应,划分标准主要依据经验判断,结果“比如隔着一条淮河,淮河以南的官兵没有取暖费,南方湿冷地区容易冻伤,东北地区却很可能保暖过剩”。
发表文章4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615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