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1949年开始的军装演变史  一支军队的形象

作者:蔡伟

2018-05-24·阅读时长8分钟

54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30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七式”三军仪仗队礼宾服 )

1954年8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Vlasta》报用第一版整版刊登了一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女军人的照片,这位女军人是随解放军总政歌舞团访问捷克的合唱队员田宏生。她记得这张照片是头一天偶然被一个捷克记者拍到的。那是在布拉格伏契克文化公园内,到访的歌舞团团员们正在和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联欢。田宏生在那里还遇到了伏契克的遗孀、捷中友协主席伏契克娃,并和她照了相。那天并不太冷。田宏生说,合唱团和舞蹈团的姑娘们都穿着建国后解放军第一套“五○式”夏常服和裙子。当她走到一个坡上时,一个捷克记者在一群姑娘中拉住了她,非要让她迎着正要落下的夕阳拍一张照片。“他照得很慢,夕阳照得我睁不开眼睛。可是部队有纪律,又涉及两国的友好关系”,田宏生说,她终于很配合地照完了照片。按照歌舞团的规定,田宏生当时的开领军装左胸上分别挂着解放战争纪念章和抗美援朝纪念章。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演出结束后,很多捷克观众举着印有她穿着军服的那张报纸封面纷纷来到后台,要亲眼看一看这位漂亮的中国女兵。摄影记者找到歌舞团一位姓马的俄文翻译,让他写下了田宏生的中文名字和歌舞团名称。8月1日,这张封面就出现在布拉格大街很多商店的橱窗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形象就这样通过一个女兵的军装照留在了布拉格市民的印象中。

后来成为田宏生丈夫、当时同往捷克的合唱队队员梅门造记得,当时捷克方面给来访的歌舞团所有成员发了一张报纸作为留念,这张报纸虽然已经有些发黄发脆,但是他们至今还珍藏着。“五○式”军服的一个亮点便是女军人的夏服和冬服。中腰的连衣裙,列宁服和小翻领,很长一段时间里,“五○式”军服的女夏装成了当时中国女性中流行的服装样式。其实那时候中国军人摆脱“土八路”形象不过才数年时间。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刘岩将军告诉记者,1948年从晋冀鲁豫根据地加入解放军华野部队,穿上的第一身军服就是华野的黄绿军装。当时华野部队军装上装虽是洋布制作,裤子却依然是根据地产的土布。1948年12月,中央军委后勤部召开全军后勤会议,将军服颜色确定为黄绿,材料为棉平布。标志符号从臂章改为胸前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黑字白底红边的布胸章,帽子改为圆形短檐帽(后来被称为“解放帽”),帽子上佩戴“八一”红五星金属帽徽。从1927年南昌起义时用红领巾区别敌我,共产党领导的军队21年来第一次有了统一的服装样式。

土布,黄军装。军服布料虽然大多数时间有什么用什么,但从红军时代开始,简单醒目的五角星和红色已经成为红色军队的象征。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副所长杨廷欣说,这个源流其实来自苏联红军。1929年3月红四方面军攻下福建长汀后,通过仿照苏联红军军装(中山装式,下有两个口袋)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大规模赶制了4000套红军“制式”军装。当时毛泽东说,领口上两个红领章代表两面红旗;陈毅则诗意地阐述军服的灰蓝色代表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和辽阔大地。抗战时期红军改换了国民党军队的灰色军服,但许多人都把红五星和八角帽珍藏起来。杨廷欣说,这支身着国民党军服的共产党军队最核心的标识和形象就是左臂上佩戴的长方形“八路”和“新四军”、“N4A”臂章。它是抗战年代失去红星和红色之后,共产党军队的最显著标志。

文章作者

蔡伟

发表文章0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一支军队的形象

1949年开始的军装演变史

45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