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在黔东南

原生态在黔东南

作者:孟静

2018-05-24·阅读时长5分钟

56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811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侗族姑娘 )

我们一行人是由深圳华侨城组织,在7天里走马观花式地掠过了首府凯里及下辖的黎平、镇远、三穗、榕江、从江、施秉、锦屏等县,行程1200公里,这是贵州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方。我们对黔东南很无知,团里一位实习记者说:“我原来以为黔东南就是贵州呢!现在才知道它是贵州的东南部。”虽然其他人概念不至于混沌至此,但也清晰不到哪里去。等这7天过完,同行的贵州大学旅游学教授说:“下来这么多次,就这次印象最深刻。”

华侨城的主业是“欢乐谷”、“锦绣中华”和“世界之窗”,他们原本和黔东南州结成了扶贫对子,在一次扶贫会上,黔东南州州委宣传部的常务副部长杨再新说:“我们不要经济扶贫,要文化扶贫。”这也是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告诉记者的话:“不爱听扶贫,也不希望你们来建希望小学,我们要靠文化发财。”王富玉刚来当书记时到北京开会,总是拣最后面的位子坐,“不敢大声说话,贵州有啥?‘夜郎自大’、‘黔驴技穷’,穷且名声不好,只有一间房子(遵义)、一棵树(黄果树)、一只瓶子(茅台)”。陈昌茂说:“贵州出过很多名人,可没有一个是在贵州出名的。”张之洞生在贵州长在贵州,却“之洞腾达,耻为贵州籍”。

在邻省四川、云南、湖南的夹击下,贵州更显局促。四川是天府之国,不指着旅游吃饭;云南已经成为背包客的香格里拉,而贵州因为“地无三里平”,农业资源有限,自从1986年,朗德上寨被外国游客发现后,从没停止过旅游兴省的企图心。黄果树多次“申遗”,总是无法成功,因为开发太早,商业气息过重,一次次被否决。联合国规定的“申遗”标准是:科考价值、自然美、相对集中,黄果树就败在人工化痕迹重。直到今年,荔波与云南石林、重庆武隆以“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名义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才实现零的突破。为了这次申报,拆除了荔波小七孔景区的宾馆、饭店、电站、小煤矿,迁出了部分居民,花费了上亿元,过去还曾经有一位“申遗”专家付出了血的代价,出车祸而死。王富玉书记是河南人,但他用激情又诗化的语言介绍黔东南:东方瑞士、歌舞天地、度假天堂。他说:“就照这三句话吹,我们有62%的森林覆盖率,瑞士只有54%,这里的人会走路就会跳舞,会喝水就会喝酒,会张嘴就会唱歌。有2280年的古城镇远、有陈纳德将军办的飞虎队机场,四川、云南屁股大的地方就叫海,我们有号称高原千岛湖的清水江。”

文章作者

孟静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洞庭湖的人类命运

长江洪水与堤垸农田

45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