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外战外行

作者:邢海洋

2018-05-22·阅读时长3分钟

107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54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9月7日,黑石收盘在21.54美元,距离31美元的发行价已经下跌了9.5美元。虽然我国外汇投资公司以29.605美元的“优惠价”购买,每股的浮动亏损也达到了8美元,30亿美元的投资已经浮亏了8.17亿美元。短短两个多月,27%的外投灰飞烟灭。从最开始的盈利6亿美元到亏损一点点扩大,国人和刚刚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一道经受着心理磨难。

8亿美元的浮亏和我们的1.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比起来算不了什么。清早起来,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1分,我们就要损失将近20亿元人民币,只不过没有一个计价牌在那里闪烁、天天提醒罢了。记得当人民币开始与美元脱钩的时候,曾经有人不无得意地算计,如果人民币每年对美元升值3%,刚好和两种货币的息差相等,既升了值又没有损失。回头看,这种想法是多么幼稚,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在缩小,而升值速度却加快了,尤其是外储基数越来越大,每升值一点,总量上的损失都巨大到让人心疼。

投资黑石的时候也有类似说法:从财务角度,黑石股价每年上涨6%左右,便可超过目前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但成熟市场,超过了无风险投资的收益率,你就要承担风险,风险值大于收益值,就是等而下之的投资策略。对黑石的下跌,外汇投资公司回应道,黑石过去20年间都获得了平均超过30%的回报,历史数据证明黑石在过去20年都战胜了经济周期,在过去私募基金中排名第二的是巴菲特旗下的一只基金,而平均收益也只有20%。也就是说,他们坚信黑石值得长期持有。但问题是,即使长期持有会盈利,为什么偏要选择一个价值高估点介入呢,早在黑石上市前,坊间便纷传美国国会可能通过新法案,向私募股权基金加征税负。如果说,国内的基金经理习惯于政策市,惯性上对海外的立法程序不敏感,但对随后的“次级债”危机也同样不敏感,未免犯了职业投资人的大忌。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