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苏东坡的中秋词

作者:朱伟

2018-05-22·阅读时长7分钟

308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906个字,产生2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海上 )

每到中秋佳节,面对皓月当空,一碧如洗,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词写于北宋的熙宁九年(1076)中秋,地点在山东密州的超然台上。当时密州城即今天山东的诸城。这是神宗执政后执意依靠王安石改革的第9年,苏东坡1071年因公开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弹劾离开京城,到杭州当了不到3年通判,最后一年纳了名妾朝云。通判的地位低于知州,也就是州府长官的副手。1074年底他从杭州调密州当知州,相对杭州,密州自然是个小州。这是他到密州任上的第2年,实际上,到1076年9月他就离开密州又到徐州当知州了。这年10月,王安石第二次被罢官,终于罢而不得翻身。但苏东坡的坏运却没有结束,这年中秋后三年,他被王安石的门徒诬告在诗中讥讽朝廷,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桩文字狱的受害者,1079年中秋他凄凉地在押解到京途中,农历八月十八日进京入狱。

1076年中秋,苏东坡当然不能预料3年后进一步的厄运,他1074年农历腊月一到密州,就看上了原来筑密州城时在北城边遗留的两个高台,其中西台经修葺后,他写了《超然台记》,记中说他当时,伐“安秋、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在台上能东望秦朝博士卢敖当年因避暴政隐遁洞中,绝食修炼成仙的庐山,西望当年齐国的疆界穆陵关,可“放意肆志”。它成为失意的东坡会客、喝酒、登高寄托雅兴、自以为得意之处,“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曾不在,客未曾不从”。台下有旧园,经维修后称为“西园”。

“超然台”是他弟弟苏辙命名,意境取自《老子》的名言“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古人解“燕”是“安”,“燕处则听雅颂”,是一种安逸闲适。关于这个台,近年有一位邹金祥先生专有仔细考证,说它原址应在“今诸城市人民路台下巷北端与北关路交汇处”,邹先生所据大约是当时州志,他说,“超然台背北面南,北面紧依城墙,高三丈。台面略呈梯形,前沿东西长八丈余,南北宽七丈余。台壁基础为花岗岩条石砌成,高六尺许,基础之上为古代大青砖垒就,自下而上,渐次内缩,成为下宽上窄的梯形竖壁”,上台须走54级台阶。可惜,诸城政府大约还未顾及这个著名遗址,此台如作为古迹修复,倒会成为中秋最经典的赏月去处。

文章作者

朱伟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548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