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5-21·阅读时长1分钟
(文 / 臧斌)
近日,国家助学金名单挂上了学院主页开始公示。学生中立刻炸开了锅,因为一些“吹嘘着新买的夏奈尔,买酷睿2笔记本电脑就跟买牙膏一样”的伪贫困生,动了贫困大学生的奶酪。一场关于谁应该拿国家助学金的大讨论,被定为学校BBS的十大热门话题之首。在痛斥伪贫困生“无耻”的同时,同学们也表示助学金被非贫困生冒领是多年的顽症,只不过“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罢了。
然而一个很重要问题在这场讨论中被隐去了:国家助学金的评定标准应该是怎样的?依照通知,现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流程为:学生提交申请(需居委会出示的贫困证明),各院系审核材料并上报学校资助管理中心,经校领导研究通过后,上网公示。然而,居委会出示的贫困证明是否能作为认定贫困生的唯一标准呢?正如一同学所说“这玩意儿打个招呼能开出一打来”,而贫困证明的“掺水”,直接导致了一些人在评定过程中“浑水摸鱼”。
对比同城另一所大学的助学金评定过程,学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按一定比例选出候选人后,由全班同学投票决定助学金的归属。这样的评选过程中,如果有人想靠一张掺了水的贫困证明欺瞒大家,显然是不可能的。这种“放权”的做法,将负责评定工作的老师从“资格认定”这个难题中解放出来,同学们眼中的贫困生,才是真正的贫困生。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5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