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最后那位司机和未来那辆汽车

作者:尚进

2018-05-18·阅读时长4分钟

36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490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07年3月在第77届日内瓦车展上,Vadho概念车完全采用液态氢作为燃料,前后双座的配置,参考了战斗机的设计,内饰设计如同宇宙飞船的座舱,没有方向盘,所有的操作都由操纵杆进行 )

“为什么有些人并不喜欢开车呢?”第40届东京车展上,日本庆应大学环境信息学院教授清水浩,还没等本刊记者提出问题,就率先说,“为什么全世界的女性驾驶者平均比率只有男性的一半,汽车早已经不再是大男孩的玩具,我认为传统汽车的黄金时代已经接近顶点了。”清水浩之所以如此论断,很大程度是与他所主持的未来汽车研发有关,他们曾经针对日本国内汽车驾驶者进行过为期5年的调查,从驾驶心理到对汽车的满意程度,从出行效率到社会资源耗费率。他们研究的最大结论显示,在成熟的汽车社会,驾驶者的满意指数只有41%,一面是男性为主的驾驶者对速度的偏执迷恋,另一面则是对于汽车操控劳累和危险性的担忧。

尽管丰田在第40届东京车展上提出了“可持续机动化”的新概念,并且试图引发公众对于汽车未来全新可能性的探讨,但是驾驶依旧建立在人类操控的神经反射的生物系统之上。从视网膜捕捉车外动态开始,大脑做出判断,直至手脚操控的反射,生物性的1.3秒延迟并没有因为汽车100余年的技术进步,而在驾驶者的生理上出现进化。“汽车未来的制造思路注定将要发生跨越曲线式的分歧。”马自达的主设计师汤姆·马塔诺对未来汽车的演化趋势有自己的看法,他对本刊记者说,“传统活塞式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已经接近极限了,每压榨出1马力的动能都很困难,这也就是为什么马自达始终没有放弃更先进的转子发动机研究的原因。包括混合动力和纯电池汽车,其实都是想从燃料方式上改变动力效率,而真正最需要改变的其实是汽车驾驶者操控本身。你去市场上新买一辆豪华车,它的方向盘跟1886年卡尔·本茨的那辆三轮汽车雏形并没有区别,除了音响操作按钮和电话免提开关,方向盘依旧是汽车驾驶的一切。”

实际上,有两部美国电影可以用来对比出大家对未来汽车的憧憬,一部是摩根·弗里曼演的《为戴茜小姐开车》,另一部则是科幻系列片《霹雳游侠》。传统人类司机与有思维能力的智能汽车对比,直接可以勾勒出汽车驾驶趋势的方向。不过东京车展上的概念汽车实物,彻底将我们从智能汽车的科幻构想中拉回了现实,电脑人工智能技术目前还很初级,远不是《霹雳游侠》中那辆黑色跑车所拥有的智慧。按照日产首席创意官中村史郎的说法,“我们还处在汽车设计的真实世界,那些对未来美好汽车的梦想,还需要一点点变为现实。尽管还没有超级电脑人来帮忙开车,但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来完善司机有限的生物反应能力”。

文章作者

尚进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公平与财产性收入

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全民富裕

54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