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鸿谅
2018-05-18·阅读时长1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99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沈阳电厂中仍在使用的蒸汽机车 )
“第一桶金”
2002年的铁西已经是一潭死水。王振忠现在都记得很清楚,朋友特意给他从香港带回来一份《苹果日报》,“一整版报道铁西,通栏标题是《下岗之城满愁容》”。撇开立场问题,描述并不夸张,那时的铁西“1100多家大中型国企,资产负债率已高达90%以上,欠银行债务260亿元”,“30万产业工人,近半数丢了饭碗”。消沉、绝望,弥散于整个老工业区里的颓废,在《铁西区》那长达9小时镜头影像里,被细腻还原。王振忠也看过《铁西区》,他对这部拍摄于1999年至2001年间的纪录片的评价是,除了“整体过于反映灰暗面之外”,“很真实,当时的铁西就是那样的”。
铁西区老工业基地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就在这种窘境中开始,时间是2002年6月18日。这也成了铁西人以现在时叙事的故事开头,这日子以极高的频率被反复强调,从量变到质变的累积为有据可依的铁西命运转折点。两区合二为一的铁西新区,最实质性的变化,用时任沈阳市委副书记苏宏章的话说,就是“一个铁西新区享受市级的管辖权限,土地出让金,它区里自留”。
发表文章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44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