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为何拿走的是它

作者:李晶晶

2018-05-18·阅读时长5分钟

55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1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造 型规整端庄、设色丰富雅致, 流光溢彩,皇家气韵浓郁 )

北京翰海2007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年间“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备受关注,其富丽堂皇,尺寸之巨,在乾隆一朝同类品中实属罕见。“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高64.7厘米,造型变化上,器身呈六瓣,以委线分割,肩与胫部的对应如意纹凸起,丰满盈目;霁蓝深沉,足金描有数层纹饰,一派皇家风范。尤其是粉彩的表现,把多色花卉的妩媚(芙蓉)、娇柔(莲花)、丰腴(牡丹)、清高(菊花)、冷艳(梅花)、亮丽(石榴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它160多年里第一次出现在拍卖会上,起拍价为“估价待询”。拍卖当天果然不负众望,以2408万元的高价成交。

据美国费尔德博物馆馆长何翠媚介绍:“这只大瓶原陈供于圆明园,是为一对。圆明园浩劫之际流出,由Mr.Grandider带出中国,后捐赠法国吉美博物馆,而本件散出后却辗转流入美国芝加哥,成为当地一著名收藏家的旧藏。”

“中国制瓷上千年,一直都是在制作完成后,由专门的包装工人将其装入为它们特别量身定做的木桶内,用稻草将木桶的空隙部分塞满、密封。在查点完数量后被送至货船,由水陆一路北行,最后到达京城,因为水运是瓷器最安全的运输方式。”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小奇告诉记者。由此推测,Mr.Grandiderhen 很可能也是用这种费时费力的方式将这对“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运出中国的。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李晶晶

发表文章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5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告别低劳动力成本时代

《劳动合同法》的民生意义

46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