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小虎
2018-05-01·阅读时长2分钟
看到马来西亚皇岦国际教育在香港IPO,顺手看了看在香港上市的教育机构,发现初代网红补习学校“现代教育”早已于七年前挂牌,可惜股价由上市日最高7.27港元一直到上个交易日的0.52港元,可谓江河日下。
差不多二十年前我上中学那会,香港的补习学习开始大举复制日本做法,按照打造明星的一套来包装老师。别说,这招还真见效。
想想其实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传统上,老师的形象刻板严肃,上课只会拿着粉笔黑板刷骂骂咧咧,要不然就是人肉催眠剂。
补习学校不一样,老师们尽皆俊男美女,各个有料又有范儿。这让学生觉得,能被这样的老师教是一种荣幸。
更重要的是有效果。应试教育,最后就是以考试分数分高下。你不一定要会读书,但一定要会考试。说真的,很荒谬。一边让你好好读书将来可以出人头地,却不教你技巧方法,一边却希望你科科拿A!可你又能怎样?
这时候,补习学校趁虚而入,大举满足学生和家长们的焦虑困惑,从而造就了上市公司,够厉害。当然,再大的噱头也是噱头,产品不过关业绩也不可能好。
比如现代教育的英语天后Antonia Cheng,号称“顶级英语运用及写作高手”,并在首届DSE(香港高考文凭)独家贴中(准确预测)题目,与DSE卷问题接近100%相同。港真,这是不得了的能力,完全是在play god!
说了那么多,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对啊,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在现代教育还未一统天下的年代,也就是我上中学的年代,群雄割据,逐鹿中原。那时候选择更多,价钱更便宜,可我整个中学生涯,却没有报任何以应试为目的的补习班。
为什么我没有去上补习班呢?回想起来,原因大概有二:
一,对自己比较有信心,觉得不用补习班也能考好;
二,有退路,打不了出国留学。
现在想想,即便当年我去上补习班,顶多就是各科成绩考得好点。由于中四(当年香港中学是三二二制度,中三升中四要面临一次学科方向选择)的时候选了理科,后来才发现自己更适合文科,如果香港上大学就很难走文科路。而最后选择出国留学,似乎冥冥中早已注定。
像我这样中学时期完全没有报补习班的人,恐怕绝无仅有。后来在国内多年,陆续听闻各种内地补习习俗,发现其实只要有应试教育的地方,补习就是一门好生意。
我的好友陈晓恒,现任嘉利山学校校长,相当年也是补习高手。说句实话,如果他选择留在香港,先上市的恐怕不是现代教育。
怎么说呢,Ken Sir(现代教育创始人吴锦伦)明显是个百分百生意人,不知道在办“教育”时到底有多少育人之心。即便没有,也无可厚非,补习本来就是你情我愿,各取所需的事。
能像《垫底辣妹》的坪田老师(伊藤淳史饰)和《龙樱》里的樱木建二(阿部宽),真是绝无仅有,能够遇上,是一辈子的幸运。而我所认识的陈晓恒,还真是这样一个人物。不信你们去看看他的介绍。
补习不是学习,人生才是课堂。什么时候中国父母可以冲破考试成绩的掣肘,这个民族就算是升了一级。
至于那个课堂外的课堂,我注定无缘。
发表文章3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8人
「虎眼旁观」公号作者,讽刺有理,吐槽无罪。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