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军装风和20世纪功能时装

作者:杨聃

2018-04-25·阅读时长9分钟

152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596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Stone Island

形式追随功能

在某种程度上,看似单调乏味的男装无法和绚丽多彩的女装相提并论。然而在20世纪,西装、长裤和牛仔服,女人们顺理成章地穿上原本属于男人的衣服招摇过市。同样,在男装体系中起初被视作与时尚无关的运动装和工作服,也成了当下持续在T台上发酵的主题。如果这能引发你对男装的兴趣,可以去看看《颠覆与重塑: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馆藏马西莫·奥斯蒂男装展》,从中感受上世纪男装进化的原动力——“形式追随功能”。

展览于4月刚刚开馆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举办,精选了52件意大利设计师马西莫·奥斯蒂(Massimo Osti)的古着收藏,时间从1910年跨越到1990年。保罗·史密斯(Paul Smith)曾这样评价马西莫,“他是第一批从军用服装中汲取大量灵感并运用到服装制作上的设计师之一”。喜欢颠覆和改造的马西莫从各地收集军用服装,研究它们的口袋、褶皱、帽子、内部圈绳,双层设计、皮带轮、铰链等设计。


帐篷披风

起源于英国海军的粗呢外套采用的是栓扣和绳圈而非扣眼,对严寒中麻木的手指来说非常实用,同时延伸至两肩的抵肩还能够承受绳索、电线的压力。上世纪30年代的A2飞行员夹克具有把衣领闭合的拉环、收紧腰部的双带绑扣、阻止空气透过拉链的皮条、袖子上的加固贴片和腋下的三角形衬布等特点,既保暖又耐磨。

拐角处陈列的“Zeltbahn Cape”是德国军队使用的多用途组合式三角形布料披风。两个三角形披风可以作为担架使用;如果把披风里装满芦苇秸秆然后绑密,就成了临时救生筏;如果将几件披风紧固在一起,可以搭建一个容纳8人的帐篷。衣服边缘的孔眼就是为将其固定时穿绳索和钉子预留的。

在马西莫的主导下,军用装备的各种细节被重新转化到了设计中,并改变了上世纪后30年的男装审美。展览中可拆卸衬里的野战夹克是以美国伞兵在诺曼底登陆时所穿的作战夹克为原型改造的。它也是马西莫个人最爱的日常穿着,夹克上的几个口袋刚好可以分装笔记本、硬币,和他几乎不离手的烟斗与烟草。在设计时,马西莫可能没想到,这件新夹克将步兵基本款变成了日后都市青年传播自主意识的载体。

1982年C.P.Company的秋冬系列推出了一系列可拆卸领子和袖子的模块式夹克,同时它使用了针织、油布、皮革和仿鹿皮等多种面料以及色彩鲜艳的缎质衬里。这个成为公司商业转折点的系列是受荷兰警员夹克的启发。80年代末“Mille Miglia”古董车大赛的赞助服装护目镜夹克(Goggle Jacket)也是在研究了日本民防部队使用的防护面罩之后设计而来。

文章作者

杨聃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47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教授的权力

高校内的不平等关系

1035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