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军
2018-04-13·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99个字,产生1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4月6日,继特朗普说要对中方1000亿美元进口商品增收关税后,中国也表明了坚决予以回应的态度。这一由美方挑起的“贸易舆论战”的升级,难免不让人想到在3月22日美贸易代表和总统办公室公布的那份250页的“301调查报告”正文中,多次提到了“中国制造2025”和“军事”。由此,我想到2015年2月美国知名智库兰德公司发布的一份长达185页、题为《中国军队不彻底的改革》的调查报告。于是,我确定了本期专栏的标题。
两份相隔3年的报告在写作方式上很接近,都是大量引用源自中国的文献,然后进行分析和评论。虽然前者是关于中国军力的,但也有“2025”的提法。比如报告的第二章的标题是:《中国军队的现代化:20世纪90年代至2025年》;再比如,第三章第三节的标题就是:《2025年前中国军队遂行任务的能力》。当然,报告的内容大都是描述中国军队弱点的。比如在第六章《中国军事工业的弱点》的结语中写道:一些关键环节还没有或仅仅进行了部分改革。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防工业部门以及研发和采购系统获得了丰富的资源,它们掩饰了这一不彻底改革进程中的负面影响。一旦中国经济放缓、预算吃紧,这一高度分散、缺陷明显的体系的脆弱性必然暴露无遗。而后者则正相反,不仅出现了40多次“中国制造2025”和30多次“军事”的提法,而且还专门几次提到了中国的“军民融合”战略(报告在第96页专门提到了2016年中国的第一个价值20亿元人民币的“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并以此作为对中国出口的科技产品和中国产业政策实施“301调查”的重要支撑。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15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