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戎戎
2018-04-13·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175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葬礼非常美丽,极尽哀荣。”电话中,嘉兰蕙女士的声音非常轻柔:“安娜在中国和美国的好朋友们都来了。”
——“安娜”是陈香梅的英文名字。
之后,嘉兰蕙向记者讲起了外祖父陈纳德将军和他的中国妻子陈香梅的故事:“他们相识于二战期间的昆明。那时我的外祖父在中国组建空军,帮助中国人民抗日,她则是一名记者……”已经是非常熟悉的故事,在她的叙述下,竟然有了一种老式好莱坞电影的味道。
美国东部时间3月30日晚,94岁的传奇女性陈香梅在华盛顿家中去世。4月1日早上,居住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嘉兰蕙正在和公司同事开会,听到消息后,她迅速停止了会议,飞往华盛顿为陈香梅筹备身后事。
美国东部时间4月6日晚,陈香梅的追悼会在华盛顿举行。
4月7日,葬仪正式举行。根据描述,陈香梅遗体两侧摆放着两幅油画,一幅是青年时期身着白裙的陈香梅,另一幅是身着军装的陈纳德。1958年,陈纳德逝世,美国国防部以军礼将他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早在生前,陈香梅就在陈纳德身边为自己留好墓地,留好遗嘱死后与陈纳德合葬。
“她走得非常平静,没有什么痛苦。我知道,她和我的父亲终于团聚了。”陈香梅与陈纳德的次女陈美丽这样告诉媒体。
特朗普竞选总部纽约州亚裔联络官邱猛龙等人专程从纽约赶去参加陈香梅的葬礼。他高度评价了陈香梅对美国华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多年来指导并激励美国华人参政,为所有美国华人未来一代铺路。”
“她是个非同寻常的女人,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嘉兰蕙这样对本刊记者评价这位传奇女性。
烽火中的异国忘年恋
陈纳德去世数年之后,陈香梅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在华盛顿独立生存。她依然还记得,1944年第一次见到陈纳德时,那天的天气。
在自传《1000个春天》中,她这样描述那一天:“1944年是昆明初冬常见的那种天气,温暖而晴朗。但对于我,今天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人力车在古老的圆石子路上摇晃颠簸,它载着我去参加一次记者招待会,我,十九岁的陈香梅,算是一个女记者了。”
初次见面的陈纳德轻而易举地赢得了19岁少女的崇拜:“这个人具有伟大的意志、力量和勇气,兼有高超的智慧。我带着近于轻微震颤的迷惑,凝望着他。”
“很多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嘉兰蕙这样说到陈纳德和陈香梅的初次相遇。
发表文章34篇 获得35个推荐 粉丝372人
马普尔小姐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