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雪江归棹图》 画里江山犹胜

作者:艾江涛

2018-04-13·阅读时长10分钟

282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176个字,产生2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宋 赵佶《雪江归棹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


雪江归棹之意

由于未过故宫重要书画作品要求三年以上的休眠期,此次“张伯驹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上的《雪江归棹图》,也只是一件复制品。尽管如此,展位前依然人头攒动,人们想从这幅纵30.3厘米、横190.8厘米的绢本设色长卷中,去捕捉这件传为宋徽宗唯一传世山水图卷的画意。

从右向左,跳过乾隆御笔亲题的“积素超神”卷首,一幅冬日雪景的画卷便徐徐展现在人们眼前。画面起首,远山平缓,江面空阔,近处岸边一处低矮的阜石冈伸向江边,石冈上几组丛树,两个纤夫正将船拉靠岸边。江对岸远山隐隐,树林中隐现路径相连的亭舍村落,洲渚汀峦间出现晚归的渔夫和樵夫,一队三人组成的行旅,还有似乎正在打扫院落的仆童。画面继续往前推进,两岸山峦渐渐高耸,远处的城市楼阁掩映在山后雪色之中,高山坡脚延河,一直伸至左边江心,村落屋舍隐现林中。画面最左边丛林环绕的楼阁飞檐旁,一个人正将船缆系在江边树上,先上岸的两人似乎一边聊天一边朝楼阁走去。一片迷茫的雪色中,整个画面显得肃穆凝重,安然平和。

仅从画面来看,一幅江山雪景、城市村落、行旅渔樵的渔景晚归图跃然纸上。但要深入理解画中含义,显然还需要更多的信息。画卷拖尾处,徽宗宠臣蔡京的一段题跋给出重要提示:“臣伏观御制雪江归棹。水远无波,天长一色,群山皎洁,行客萧条,鼓棹中流,片帆天际,雪江归棹之意尽矣。天地四时之气不同,万物生天地间,随气所运。炎凉晦明,生息荣枯,飞走蠢动,变化无方,莫之能穷。皇帝陛下以丹青妙笔,备四时之景色,究万物之情态于四图之内,盖神智与造化等也。大观庚寅季春朔,太师楚图公致仕臣京谨记。”从这段题跋不难发现,《雪江归棹图》描绘的是春、夏、秋、冬四时山水之一的冬景,而画当作于大观四年(1110)之前,徽宗时年至多29岁。

文章作者

艾江涛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67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张伯驹

但使国宝永存吾土

1082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