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千
2018-04-12·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960个字,产生2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实际上,在此之前多伊奇就已经撰写过两本面向大众的科普和科学哲学著作:《真实世界的脉络》(The Fabric of Reality)与《无穷的开始:世界进步的本源》(The Fabric of Reality:Explanations that Transform the World),影响了众多的读者,也为他自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多伊奇说,他发现自己无法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教授,只要意识到谈话对象对他所说的内容不感兴趣,他就没办法正常地思考。因此他离开了大学刻板的教育系统,选择直接为大众读者著述,希望它们可以成为现代人在思维方式上的指导书。即便如此,多伊奇也不希望这本书被列入“必读书目”之中,而是被读者主动寻找、发现和阅读。在他看来,通过这种方式,无论读者是否喜欢这本书,是否同意书中的观点,只要他们通过阅读形成了自己的想法,都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史蒂芬·霍金曾说“哲学已死”,意思是在现代社会中,科学研究尤其是物理学研究已经完全取代了以往哲学研究的地位。与他师出同门的多伊奇却反其道而行之。多伊奇描述自己的工作状态“介于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之间”,多年来他一直对科学哲学充满兴趣,并且希望从此取得基础物理学研究的突破。
3月21日,多伊奇在牛津大学接受了《三联生活周刊》的专访,谈到对于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和人类未来等领域的最新思考。
“量子计算机将会成为一种巨大的装置”
三联生活周刊:你和史蒂芬·霍金、约翰·巴罗、马丁·里斯都是丹尼斯·夏玛的博士生。而你是其中唯一一个没有去研究天体物理学的,相反你选择了量子计算问题。
多伊奇:我想我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做出了这个决定,因为我一直对基础问题感兴趣。我之所以选择学习物理,就是因为我在物理学中看到了其中基础性的一面。当然所谓的基础问题,不止限于物理学。所以当我在最开始进行博士研究时,确实是和宇宙学有关,因为那是关于量子引力问题的课题。我当时试图找到一个量子引力理论,当然了,直到现在这个目标也没有实现。而我很快明白了,我们之所以没有一个成功的量子引力理论,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完全理解量子力学。
我们认为自己对于量子力学的理解很明显都是错误的——例如“哥本哈根诠释”(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这让我开始研究量子理论的基础,而不是进行与宇宙学相关的量子引力研究。我意识到我们在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解方面存在困难,当然还有一些相关的哲学问题,例如所谓的实证主义(Positivism)、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这又让我开始进入了哲学领域。
我对量子力学基础问题的兴趣,实际上也正是丹尼斯·夏玛的兴趣。他研究宇宙学问题,恰恰是因为它们与基础问题相关。他对于自己学生的态度是相当自由的,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个有趣的科学问题开始感兴趣,他不会特别在意它属于哪个领域。他会为了学生去和校方沟通,让学生可以进行自己喜欢的研究。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对我来说尤为重要。
发表文章326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3967人
喵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