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4-10·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93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中美贸易战激战正酣,中方祭出农产品关税大招。这不由得使人联想起近年来围绕牛奶发生的倒奶、杀牛乃至牧场破产、上市公司崩盘事件,秉承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原则,我们在奶源进口上未设置任何障碍,这样做值得吗?
早在2014、2015年,青海、山东和河北就曾多次爆发因企业拒收鲜奶导致的奶农杀牛、倒奶事件,时隔两年后,全国范围内的倒奶杀牛事件又有重演之势,2018年春节前卫岗乳业的奶农倒奶,原因是春节之后就到了液态奶需求低峰了,乳业公司减少了收奶量。实际上,淡季前倒奶已经成为常态。牛奶过剩在乳业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展示得更为彻底,中国圣牧发布预警2017年亏损约10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247%,这是它创立8年来首次亏损,并且是巨亏。对亏损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原料奶价格普遍下降,仅此一项就亏6亿元。无独有偶,香港上市的现代牧业也警告2017年亏损净额不少于9亿元。如果再算上连年巨亏的贝因美以及2017年初崩盘的辉山乳业,中国乳制品行业可谓“黑天鹅”扎堆。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29个推荐 粉丝297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