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4-04·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541个字,产生3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苦活、累活
自2012年经济进入“新常态”,也就是增速降低后,反思中国制造的声音变强了。
“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症结,最好的注解来自于郎咸平的“U形曲线”,他走到哪儿说到哪儿,不遗余力地宣传,于是中国人都知道了每一个行业都是“6+1”的产业链: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加上制造。而在这些环节里,中国只控制“2+1”,包括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和制造;而美国控制4个环节,包括产品设计、订单处理、批发和零售。
这个“微笑曲线”,美国垄断的上游,包括产品设计、订单处理、批发,加上零售。其利润在20%到50%之间,甚至更多。中国控制部分的利润最多5%,比如说富士康大约4%,小企业也就大约2%。
中国用自己廉价的土地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廉价的资源破坏成本,默默地干着累活脏活苦力活,总之给“白富美”打着工。而当劳动力红利枯竭,公民的环境意识觉醒后,中国制造的困境变得越来越大。
手机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显产品,可谓制造业王冠上的宝石。拆解一台苹果,细数其中的零部件来源,就能大致体会到各国制造业在全球电子产业中的位置。2011年4月底,白色iPhone 4开始在中国内地发售,这已经是苹果手机在美国上市后的第四个年头,据美国首位华裔国会议员赵美心透露,一部售价260美元的iPhone,在中国组装,中国只能从中赚取4美元,其他的都由苹果公司赚去了。此话一出,国人震惊,均以此为中国制造之痛点。
可到了去年苹果上市10周年的时候,一台美国市场上售价999美元的入门级iPhone X,中国能赚到多少钱呢?中间又流向了哪些国家?根据公开信息,iPhone X的BOM(Bill of Material)也就是物料清单,其成本是412美元。其中内地企业通过供应零部件和组装赚走了75美元。台积电为代表的台湾企业,作为iPhone X的核心供应商能够赚取82美元。韩国是iPhone X供应链中获利最大的国家,三星、LG、海力士等巨头几乎垄断了iPhone X的屏幕、DRAM、摄像头,共计129美元。
一部苹果手机,毛利率通常在60%左右,当然苹果的总成本除了硬件物料的成本,在实际销售当中还需要对开发、销售、物流等一系列成本进行追加,但总体而言,一个苹果赚取了智能手机90%的利润却非虚言。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32个推荐 粉丝2970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