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万达和融创,交易的逻辑

作者:谢九

2017-07-26·阅读时长15分钟

569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942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7月19日,万达商业、融创中国、富力地产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酒店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图为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右二)和融创集团董事长孙宏斌(左二)抵达签约仪式

最近两年,中国的商业江湖总是不乏重磅大戏,在万科的股权之争渐入尾声之际,万达的资产收购案横空出世,成为当前最引人关注的热点事件。

两次收购方案变化的玄机

7月10日,万达商业和融创中国联合宣布高达631亿元的资产收购预案,仅仅9天之后,收购方案尘埃落定,富力地产在最后时刻加入这场并购大战。和最初的收购预案相比,最终的收购方案发生很多变化,而正是这些细节变化,可以更好地折射出这场交易背后的含义。

按照万达商业和融创中国最初公布的交易协议,融创将接手万达旗下13个文旅项目91%的股权,以及76个酒店项目100%的权益,作价分别约为295.75亿元和335.9526亿元,总计631.7026亿元。这场交易中最引人关注的细节,在于万达商业将向融创中国提供296亿元的贷款,对应631.7026亿元的标的资产总额,大概占比47%。这也就意味着,卖家向买家提供了将近一半的借款来收购自己的资产。通常而言,这在常规的并购案例中并不多见,尤其在这种级别的交易中更是罕见。由此折射出两个细节,一是卖家急于出手,二是买家实力不够,最终只能通过卖家借款的方式来填平这场交易之间的鸿沟。

对于市场而言,这场交易的细节给人以霸王硬上弓的感觉,因此市场的第一反应对此并不看好。融创中国的股票和债券价格遭遇双杀,国际评级机构迅速下调了融创中国的信用评级,标普认为,基于收购土地及建筑开支上的庞大投资,预计融创控股的经营性现金流将继续为负,未来需要依赖进一步举债以支持发展,将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B+长期企业信用评级和cnBB-大中华区信用体系长期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并将其未偿还优先无抵押债券B长期债项评级和cnB+大中华区信用体系长期评级同时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紧随其后,惠誉也将融创中国评级下调至BB-,将其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7月18日,山西太原一楼盘的置业顾问为客户推荐商品房户型

7月19日,万达的资产收购案尘埃落定。融创最终以438.44亿元收购万达旗下13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并由交割后项目承担现有全部贷款约454亿元。富力地产以199.06亿元收购万达商业77个酒店全部股权。

从万达的角度来看,最终的收购方案和第一次预案相比,交易金额从631.7026亿元上升到637.5亿元,交易资产从“13个文旅项目+76家酒店”变为“13个文旅项目+77家酒店”,比之前多出售一家酒店,从出售的标的资产和金额来看变化不大。最大的变化是,第一次交易预案中,万达需要向融创提供296亿元的借款,而最终的交易方案则取消了这一安排,对于急需回笼资金的万达而言,无疑更为划算。

文章作者

谢九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3715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人性善恶与安全失职

杭州保姆纵火案调查

392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