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吐槽大会》之后,单口喜剧起来了吗?

作者:驳静

2018-03-20·阅读时长13分钟

559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977个字,产生4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李诞,《吐槽大会》常驻嘉宾之一,也是节目总撰稿

狗年春节前半个月的一个晚上,我从《吐槽大会》制作公司“笑果”采访出来。这个公司几乎没什么上下班时间,夜里11点了还有不少人在办公室。

白天,编剧们在为《吐槽大会》第二季最后一期“读稿”,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吐槽大会》每位明星的吐槽内容全部由编剧创作,是否好笑、段子之间是否重复、能否形成呼应关系,都需要在读稿阶段完成。与此同时,透明会议室里,李诞带着一众编剧在读稿。看上去与普通公司开会没太大区别,除了隔三差五,这间透明会议室里会发出音量巨大的笑声——这至少说明某个段子效果不错。

《吐槽大会》脱胎于美国喜剧中心2003年开始播出的《Comedy Central Roast》,两者都由一位主咖(即主要被吐槽对象)和若干位嘉宾以及主持人组成,节目主要内容为对在场嘉宾轮番吐槽,国内观众最熟悉的可能是2011年特朗普担任主那一期。笑果制作的《吐槽大会》第一季2017年初上线,从主为曹云金的第二集开始便引起起全网关注,曹云金作为相声演员本身对单口喜剧这一表演形式非常熟悉,而几个月前,他与郭德纲的风波也引起过巨大的关注,这集节目为《吐槽大会》奠定的收视基础延续到季终,最终的播放量为15亿。很快,笑果又制作了《脱口秀大会》第一季和《吐槽大会》第二季,发生在2017年的这波关注为笑果带去巨大关注度,而在这两个节目里作为常驻嘉宾的李诞和池子,也因此以单口喜剧演员的代表人物出现在世人眼里。

同时受益的还有单口喜剧这一舞台喜剧表现形式。

倘若将2009年深圳几位年轻人成立“外卖”俱乐部视作单口喜剧在中国的开端,历时近10年,这一舶来喜剧形式在中国扎根了吗?在中国,当一名职业单口喜剧演员是一种体面的生活方式吗?这会是种流行一时的文化,还是从此成为一代人钟爱的喜剧形式?10年时间也许并不足以回答上述问题。

文章作者

驳静

发表文章215篇 获得47个推荐 粉丝1126人

j'écris, la nuit tombe, et les gens vont dîner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霍金的真实

个体之小与宇宙之大

1083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