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3-16·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31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潘雨希(发自纽约)
平凡无奇的主角
如果你像我一样,从出生起就浸淫于彩色的影像世界,且生活中时时刻刻被Instagram里成千上万的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图片所包裹,看到美国摄影师威廉·埃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的展览时,也许会觉得他的作品平凡无奇。
刚刚踏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新展“威廉·埃格尔斯顿:洛斯阿拉莫斯”(William Eggleston:Los Alamos)时,他在旅途中所拍摄的那些物象多少让我感到有些平淡。从路边的广告牌、公路上的限速标志,到窗台上的调味剂、墙上伸出的盥洗台,旷野中低矮的民房与停驻的汽车,似乎看到了一部“静止的”70年代公路电影——主人公为了灵感从位于美国南部的家乡孟菲斯出发,向更南端的密西西比、新奥尔良,位于西部的新墨西哥、拉斯维加斯和圣塔莫尼卡游历。事实上亦相距不远:1966到1974年间,埃格尔斯顿在朋友、策展人沃尔特·霍普斯(Walter Hopps)和演员、电影制作人丹尼斯·霍珀(Dennis Hopper)的陪伴下,驾车穿越美国大陆,并拍摄了2200张照片。在位于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停留时,埃格尔斯顿从承担“曼哈顿计划”的这一秘密实验室获得灵感,用“洛斯阿拉莫斯”命名了他的摄影系列。
全部由彩色影像构成的“洛斯阿拉莫斯”系列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艺术家的“秘密实验”。这一系列直到2005年才被重新发现、冲印和出版,在拍摄这一系列作品的过程中,埃格尔斯顿亦是籍籍无名。不过,在这一系列结束后的第二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就为埃格尔斯顿举办了个展。在黑白摄影仍然具有统治性地位的1976年,全部展示彩色影像的埃格尔斯顿个展如同一颗核弹,迅速引爆了纽约艺术界。当时的评论界对作品的观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认为作品“平淡”“乏味”的艺术界人士亦不在少数,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艺术评论家希尔顿·克莱默就写道:埃格尔斯顿的作品是如此“完美”——“可能是完美的平庸,但一定是完美的无趣”。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8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