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军
2018-03-16·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25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北京时间3月8日,美国《新闻周刊》记者奥康纳(Tom O'Connor)和《华盛顿观察者报》记者特里滕(Travis J.Tritten)分别就美国海军部长斯潘塞(Richard Spencer)一天前在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就2019财年国防预算作证内容发了各自的报道。前者的标题是:《海军部长说,中国的军力扩张与全球扩建(基础设施)让我夜不能寐》;后者的标题是:《海军部长为采购一艘濒海战斗舰的决定辩护》。看了这两篇侧重点不同的报道,再联系在此前后的一些新闻及我曾经为《三联生活周刊》写过的专栏,我觉得有必要为此再写一篇专栏。
简单说,奥康纳在报道中关注了斯潘塞谈话中提出的“挑战”,即未来中国会在全球走“持剑经商”之路;而特里滕在报道中则关注了斯潘塞提出的美海军应对“挑战”的办法,即增强美海军舰船的工业基础和提升采购舰艇的效率。比如前者提到斯潘塞谈了中国决定投资并于2050年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并试图用强大的军力捍卫规模达1.4万亿美元的“一带一路”贸易路线。斯潘塞还特别列举了中国投资13亿美元租借斯里兰卡港口99年和去年8月在吉布提建立首个海外军事补给基地的例子。而后者则借助斯潘塞说明海军为什么要在2019财年建造一艘濒海战斗舰的证词,表达了其未来要通过改革“多快好省”地建设海军力量的思路。比如他说:我们是需要提高建造舰艇的产能,但也需要知道船厂的承接能力以及我们如何以最有效的速度与船厂合作采购所需要的舰艇。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