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长寿的标与本

作者:袁越

2018-03-08·阅读时长2分钟

52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348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袁越)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大卫·辛克莱尔(David Sinclair)教授是研究长寿机理的重要人物,他的主攻方向是一个名叫Sirt1的基因,有证据表明该基因的活性和寿命有关。就在研究Sirt1的过程中,辛克莱尔实验室的一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意外地发现人工剔除Sirt1基因的实验小鼠细胞内的绝大部分蛋白质都不受影响,只有线粒体基因编码的少数几种蛋白质出了毛病。顺着这条线索一路摸索,研究人员找出了负责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信号分子HIF-1,如果HIF-1出了问题导致信息交换不畅,小鼠的线粒体功能就会受到伤害,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加速细胞衰老。

“我们发现的这个衰老模式很像夫妻关系,年轻时两人交流得很顺畅,随着年龄增加,两人之间越来越没话说,最终婚姻亮起红灯。”辛克莱尔教授说,“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想办法让两人恢复正常的交流就可以了。”

在这个比喻里,夫妻双方的地位是均等的,但哺乳动物的细胞核比线粒体大无数倍,小小的线粒体怎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害呢?原来,线粒体虽然个头小,但所起的作用却是极为重要的。它是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生命体内几乎所有的新陈代谢活动都需要线粒体来提供能量。如果线粒体出了问题导致能源供应不畅,后果是严重的。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袁越

发表文章53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207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北极故事

改变中的世界尽头

123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