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沪港通之“通”

作者:邢海洋

2018-03-08·阅读时长2分钟

35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24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0月27日这一业界公认的沪港通开通日已过,沪港通爽约了。资本市场任何重大的改革动作,从来都是好事多磨,爽约实例俯拾皆是。但这次不一样,“十八大”提出了明确的资本市场开放目标,两地交易所也给出了时间表,如箭在弦。全球资本从大宗商品中撤出,蜂拥入市,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耗”不起了。

之所以业界预计10月27开通沪港通,是因为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上交所和港交所随后在联合公报上,又明确给出了“从本联合公告发布之日起至沪港通正式启动,需要6个月准备时间”。再算上准备工作就绪后再给予市场的两周提前告知期,正好是10月27日。10月初,各方机构似乎已经笃定了沪港通的开通,在此之前,两地交易所已经进行了多轮测试,包括业务流程、市场功能和危机应变等,9月还进行了全球市场推介。至于困扰两地投资者的征税难题也似乎得到了解决,双方暂不征收资本利得税,可以说沪港通已经站在起跑线上,只待发令枪响。

就如同法律不健全,规则不明,资本市场最惧怕的是不确定性。虽然监管部门的说法是半年内免征,海外投资者还在纠结于半年后是否继续减免,以及将面对突然征税的风险。香港不征收资本利得税,内地则征收10%的利得税,并征收5.6%的营业税。并且,按照现有税收政策,对内地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的征税存在差异。机构和个人都需缴纳红利税,这部分税款在发放红利和利息时已经被扣除。对于买卖证券形成的差价收入,即所谓“资本利得”却不一致,表面上,个人和机构都不会面对资本利得这一税种,税务部门也不会征收,但却需计入营业利润。个人却因为不必对此报税,从而免了这部分税款。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68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人民艺术家老舍

大时代的写家

163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