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圣马丁情结的错位

作者:朱伟

2018-03-08·阅读时长5分钟

54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03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11月6日,英国圣马丁乐团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 )

已经说不清英国田野里的圣马丁乐团第几次来北京了。我印象深的,应该是2009年的北京音乐节,他们与韩国小提琴演奏家莎拉张联袂,也许因为曲目的缘故,那次莎拉张拉的是维瓦尔第的《四季》,他们主奏的是我所喜欢的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但实话说,与镌刻在我记忆里,马里纳1968年指挥这个乐团的那个录音,有了挺大的差异。这之后,第二年,由现任首席约书亚贝尔(Joshua Bell,1967~ )率团,他们进了北京国家大剧院。贝尔是一位美国小提琴演奏家,著名电影《红色小提琴》的配乐演奏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所认识的女性爱乐者,往往都是因为他迷人的眼睛而买他的唱片。那场音乐会,贝尔拉的是门德尔松,而下半场主奏的是贝多芬《第七交响曲》,那种迷人的舞蹈节奏引来了好评如潮,但我却固执地以为,这样的乐团不应该选择贝多芬。我的这种狭隘之见来自我对这个乐团那份特殊的感情。当然,我同样固执地以为,不应该是贝尔这样的演奏家成为这个乐团的灵魂,就像我认为,西蒙拉特不应该成为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一样。尽管这已经是一个充分全球交融的时代了,但一个乐团区别于他团的风格与印记是漫长的时间所镌刻的,改变了就可惜了。

我对这个乐团的特殊感情是因为我太迷恋这个乐团的音色了。从越来越喜欢巴洛克、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角度,喜欢它的概率甚至超过了交响乐团中音色最美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室内乐团可能比交响乐团更能体现每一个乐手的能力,而这个由圣马丁教堂资助,由内维尔马里纳(Neville Marriner,1924~ )爵士创立的乐团,从它创立那天起,就孜孜以求典雅内涵所表述的肌理。马里纳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当过学院教授,参加过圣马丁四重奏团,但他不是独奏家。我以为独奏家会将室内乐团变成他的附庸,而一个优秀的室内乐团,应是由他这样优秀的首席小提琴将气质传递给每一个乐手的一个精致的整体。圣马丁的气质,其实就是马里纳及他的女弟子布朗不知疲倦地求索到的,他们真可以说成为无与伦比的典雅的代表。尤其是当这样一批最代表优雅的演奏家都围聚在他们周围时:小提琴演奏家谢林(Henryk Szeryng)、格鲁米欧(Arthur Grumiaux),双簧管演奏家霍利格尔(Heinz Holliger),长笛演奏家朗帕尔(Jean-Pierre Rampal)、尼科莱特(Aurele Nicolet),圆号演奏家鲍曼(Hermann Baumann),等等等等。

我因此一直是马里纳与圣马丁乐团唱片孜孜以求的搜集者。从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到海顿、莫扎特,不用犹豫,他们总是首选。他们对于唱片业的最大贡献,大约就是在Philips公司1991年为纪念莫扎特逝世200周年所录制的那套全集中的比重了:交响曲、协奏曲、小夜曲、嬉游曲,真得感谢Philips公司的录音师给这个乐团保存了那么细腻的美的音色。由此遗憾的是,大约马里纳固执地以为海顿不需要录制一套交响曲全集,所以他只录了为数不多的几张海顿交响曲,却是凸显了几乎每一个细节。圣马丁虽然在马里纳时代留下了大量录音,但马里纳对曲目显然是有选择的,比如浪漫主义时代,他选择舒伯特或门德尔松;民族乐派中他会选择柴可夫斯基与德沃夏克的小夜曲;20世纪音乐中,比如西班牙作曲家罗德里戈的吉他协奏曲,英国本土作曲家沃恩威廉斯的《绿袖幻想曲》与《塔里斯主题幻想曲》,甚至美国作曲家巴伯的《弦乐柔板》,都是精品。他们的音色建立在柔美上,马里纳知道有很多作曲家并不适合这个乐团,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构成无法取代的特色。由此我才对他敬仰有加。

文章作者

朱伟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546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我们被它改变,我们如何改变它

118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