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8-03-07·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90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转过年,电动车的好消息紧锣密鼓。国家新能源扶持的后续政策正在抓紧制定,京沪高速建成了间隔50公里的充电站群,而真真假假科技突破的消息也传播开来,给暴跌的油价推波助澜。可电动车的推广现实却残酷无比,如何助推行业发展而非引入歧途,政策的制定者真该好好思考了。
中国的电动车推广政策,采取的主要是补贴用户政策。2014年,对续航250公里以上的电动车,国补5.7万元,150~250公里的补助4.75万元,地方政府与国补看齐,补贴11.4万元、9.5万元的力度全球首屈一指,9月1日以后新能源车还免征购置税,更给购买者省去了一大笔开支。但电动车的推广却遭卡壳,去年全年,北京“特供”了2万个新能源指标,可上半年1万个指标只上牌了3.5%,下半年虽反弹,使全年上牌突破6000辆,但截至年底,仍有大量摇中号牌者弃牌,与之相对的是燃油车一牌难求。在上海,因为混合动力车也能享受到免费牌照,新能源车一大半的销售指向了比亚迪秦,但充电不便情况下,绝大多数车辆并未用新能源驱动。
新能源车普通续航150公里以上,完全满足了日常城市内的驾驶需求,但充电成为推广的最大瓶颈。停车场安装充电桩,国家电网持鼓励态度,只要自有车位都配合,很多新能源车的尝鲜者也是通过这个方式解决的问题。但几乎所有楼盘,区别于每家每户电表到门,车库却是统一的配电箱,申请充电桩的用户只能自己走线,加大了安装难度。没有车位的车主,住在低楼层的还可“飞线”充电,大多数只能四处寻觅城区的充电站,其中的艰辛早超过了用电带来成本的节省。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79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